《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是关于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专著。三峡及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建成运用对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影响,以及在洞庭湖出口和鄱阳湖出口建闸,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系统研究了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关系演变规律及趋势;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耦合机理及方法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区地学跨学科研究热点。《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集成模拟》系统介绍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集成研究进展,全面阐述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尺度效应和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耦合建模框架和空间显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产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属于产权模糊的公共物品,其价值和稀缺性没有在市场环境中得到完全体现,因此导致湿地往往成为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开发对象。
本书是笔者在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湿地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战略与对策研究”成果和国家973计划课题“大规模围填海活动时空演进和湿地生态格局变化”(2013CB430401)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共三篇十二章:*篇论述了我国主要湿地区湿地的动态变化与保护,第二篇研究了我国湿地保护的若干战略与对策,第三篇总结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涉及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要求,以及四川盆地及其邻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下篇为实习分区,涉及七个实习区的实习区概况、实习目的与实习要求、实习线路和实习内容、北京资料等。每章均设置思考题。
本书从区域地质的角度总结了可可西里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内容涉及构造特征、沉积地层、岩浆活动、高原夷平面、冰川、冰缘地貌和水系特征。本书将可可西里与整个青藏高原的发展演化相结合,揭示了可可西里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在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的重要意义。
本书共8章,基于年代测定和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系统论述了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阿拉善高原、坝上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灌丛沙丘形成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这些区域几个世纪以来的水分条件、风沙环境和沙漠化过程等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本书这29篇文章,是作者昔日创立大陆层控构造学说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尔后该学说的重要发展。这些文章,突破了就地球论地质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中,长期的渐变的造陆运动(降升运动),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短暂的突变的全球性造山运动(水平运动),乃至板块构造的诞生,则是陨星撞击的产物。这些文章,还创立了压剪性正断层、
本书内容包括:地球表层建模的概念与问题;经典曲面建模方法;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体系;HASM多重网格法;HASM适应算法;数字地面模型构建;数字地面模型HASM尺度转换等。
本书共4篇22章。第一篇主要介绍地球系统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篇介绍陆地表层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方法;第三篇系统地介绍集成陆面过程模式(DLM);第四篇介绍几个DLM模式的应用案例。
本书对华北各大地貌区的地貌特征、类型、分区及演化作了简要概述。对其特色地貌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地貌资源、地貌年龄及特殊地貌资源的保护进行了专门探讨。指出了地貌资源的科学意义及实践意义。确认了华北地貌的起始年龄、不同演化阶段年龄和主要造景地貌年龄。提出对具有深远科学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地貌要特别加以保护。本书还摘述了地质、
本书内容包括:喀斯特环境与贵州喀斯特文化;喀斯特环境与贵州石葬文化;喀斯特环境与贵州崖葬文化;喀斯特环境与贵州各民族喀斯特墓葬文化的生成等。
本书基于中国数字地貌类型数据、地貌区划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SRTM3DEM和ASTERGDEM等多源数据,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对青藏高原高寒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
本书以我国典型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成创新方法,首次建立了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评估指标和技术体系,创建了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估模型,全面核算出我国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土壤保育、水文调控、植被和土壤固碳、生物多样性保育、沙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景观游憩等主要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及方法体系的构建,中国陆地各类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的综合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支持、食物供给、碳固定、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服务功能的动态评估和未来情景分析,三江源、京津风沙源、黄土高原、鄱阳湖流域典型生态工程区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综合生态效应
以人为干预为主线,耦合自然过程,以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单元,从研究人为干扰下的石漠化过程机理和人为干预下的石漠化生态特征出发,以石漠化生态恢复的人为干预响应为科学核心,揭示不同地貌背景、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干预下石漠化的演变机制,通过多尺度、多类型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观测集成研究,综合分析诊断退化
针对我国河流管理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综合运用水文水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系统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等理论与方法,面向河流功能可持续供给,建立由河流分类→河流类型→河流类型功能潜力辨析→河流类型功能状况评价→依据河流类型的功能潜力与功能现状之间的差距设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的管理方法,实现以河流类型功能潜力调
本书针对我国45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功能和价值三个方面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内业影像处理、指标计算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45处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工作,从而全面掌握了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对规范我国湿地评价、明确全国湿地保护的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一个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组织协调和研究的机构。几十年来,综考会先后组织过数十个归属中国科学院领导的科学考察队,并相应建立研究体系。因此,《会志》中把各考察队的历史放在了重要位置。《会志》共分十篇。第一篇概况和发展历程,第二篇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三篇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第四篇研究室、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他对北极事务感兴趣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北极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意义,重点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极地规则及其对北极航运的影响,也论述了这些法律发展对中国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北极海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