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格兰诺维特六篇代表性论文,向国内读者介绍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行动间的关系,也就是新经济社会学和关系管理学的一些主要理论概念。格兰诺维特倡导的新经济社会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社会学界的显学,该学派试图将社会结构以及人的非理性因素如信任、情感等带入经济分析之中,开启了社会分析与以自利动机、理性选择为前提的经济分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平、齐建国遴选出来的优秀论文集结成册的,共30篇,大致分为5个部分: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金融、资本市场,企业、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入选的这些论文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前任主任,布坎南的传人RogerD.Congleton教授在第6届国际公共选择研究大会(日本,2002年7月21日)上的发言“TheFutureofPublicChoice”中总结道:“像其他科学存在许多公开问题一样,在公共选择领域,存在着‘沼泽地’上的漂浮物。当我们进一步探究,可以发
吴易风文集第十卷主要是比较理论经济学研究。主要包括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评析西方经济思潮新动向,马克思和科斯的产权理论比较,西方经济学家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看我国需求不足问题,经济哲学和苏联经济学范式内容。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应用为基础,讨论了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其中包括高效做事及科技创新的三对要素: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工作中的两个动态因素:学习和
本书从技术哲学的层面提出了“技术集聚”范畴,把隐藏在“产业集群”“产业区”等经济学范畴背后的亚国家地区层次上的技术发展空间不均衡性凸显出来,是对可能存在的科技地理学的一种新尝试。把空间经济学、创新研究、技术社会学、复杂网络理论等多种研究视角融合在一起,使
本书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结合循环经济本身的区域性特点,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期为企业和政府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利润分配方面提供参考。
本书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概念和5个层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首次测算出我国信息经济的规模和结构,并对美英日三个发达国家和国内6个重点行业进行了同口径测算和比较分析。本书提出,信息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信息经济出现规模大、增长快、效率低的特点。面对蓬勃发展的信息经济,需要树立全新的信息经济发展观。
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论述:环保基本思路、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废物产生、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工业物质的循环、企业系统节能/减排、高等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等。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论述:环保基本思路、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废物产生/排放之间的定量关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的研究》循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产业网络的整体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了一套研究产业网络集成创新和政府作用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的系统性框架,同时在绩效评价方法上充分考虑了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样本主观性强和样本不足等因素后,给出的一种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定量分
本书共9章,在分析了新兴产业的内涵、起源、发展轨迹、产业战略的基础之上,论述新兴产业制定动态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新兴产业动态战略制定程序,并利用新兴产业--研发产业进行新兴产业战略制定的实证。其中前五章是理论分析部分,第六到第八章是实证部分,最后第九章对全书进行总结与展望。
《产业集群研究》以空间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分析阐释。《产业集群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产业集群的经典文献、近来的研究动态及集群的演化发展趋势;二是对空间经济学的脉络、分析方法、主要结论进行阐述;三是实证分析部分,包括第4章对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理论分析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和实证分析
本书以市场研究为主题,收录了九篇高质量的论文,主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学界关于市场研究的最新进展。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下的技术创新》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生产关系、资本与技术创新的互动作用及内在逻辑的分析,研究了国际垄断资本下的技术创新机制,揭示了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及资本主义垄断国家对技术创新的干预引起的国际分工、世界贫富分化与新中心-外围体系的建立,分析了技术创新推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进一
《技术经济学(第二版)》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现金流量及资金等值计算、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公用事业项目经济评价、资产评估、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价值工程及技术创新等。本书注重理论方法的系统性,强调内容的实用性。每章之后均附有思考与练习
系统经济学是在系统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跨学科新研究。《系统经济学进展》记录了2013~2014年期间系统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系统需求理论、系统产权理论、资源位节三定律以及系统经济效应的测度等内容。同时还收录了一些由系统经济学引发的关于科学、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等。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把区域作为一个系统,按照系统科学的思维范式,从宏观整体出发,在时空结合中诠释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主题,着重探讨区域发展的时间过程、动力机制、结构演变、空间布局特点,剖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既相
本书围绕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催化作用,以实现波特假设为目标,从空间与时间维度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型与扩散模型,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围绕绿色经济效益维度、创新资源利用维度及生态效益维度,测度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维度效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维度属性及其空间影响路径,利
《区域经济学案例实验教程》是对区域经济学实验教材的尝试性探索,意在通过系统性和前沿性的大量案例,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以积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学案例实验教程》内容共分8章,包括:区域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与城乡结构演变、区域城镇体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政策研究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作者:杨勇华译者:开本:16开定价:89.00页数:284印次:1ISBN号:9787509769638商品类型:图书版次:1内容提要演化经济学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经济理论界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