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母题、意象研究与文化学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尝试,撷取古今中外民间口头文学和文人书面文学文本中的十七类马意象为研究对象,在史诗、谚语、诗词歌赋、笔记小说等文体间自由穿行,集中展现了马母题意象文学的文字魅力和文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试图全面呈现马母题意象中所蕴含的北方游牧□□所独有的审美心态、文化记忆和生命意识,进而提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抽丝剥茧,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讲述白帝天王故事的,为何会如此讲述,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演变。本书认为,白帝天王故事源于宋代靖州杨氏的“北地天王”祖先记忆,后随部分杨氏族人向今湘西地区的迁徙传入当地,经元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的进一步开发而流传开来,形成日益多元的故事版本。白帝天王叙事从“祖先记
本书是俞陛云为家中孩童特意编选的启蒙读物,专论唐人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声调、格律、意义、句法、字法等,观点独特,品评精到。不仅可以做为学诗的法门,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读本。
本书是迄今为止少有的关于中国韵文史的著作,精要叙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并进行全面探讨,简明扼要,史识丰富,极具可读性。
《龙榆生讲词学/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共分为十讲,包括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论对偶、论结构、论四声阴阳、论比兴、论欣赏和创作。书稿论述了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渊源、选调、作法等内容。其论选韵、重去声、析比兴,皆
本书精选了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基本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文类的观念、创作的流派、理论问题的争论,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自述。本书对中国科幻创作理念的生成和发展、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脉络、流派的诞生和延续等进行了很好梳理。本书还邀请了正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青年学
本书围绕着“古典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在解释审美愉悦来源之问题时,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诗学这两种思想话语不谋而合的认识论基础,即均认为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审美愉悦则是一种认知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来源于作品为心灵带来的认知上的特殊拓展。解决来源问题之后,本书进一步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的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也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自然文学作家韩育生和没骨花鸟画家南榖小莲联袂演绎,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由顾之京、高献红据叶嘉莹先生听顾随课笔记整理编订的《驼庵诗话》问世已历三十载。这部著作是从叶嘉莹先生的笔记中摘录、编排出来的,内容涉及文学理论、诗学理论、对中国诗歌的总体看法,以及对自诗、骚以降迄于王国维等众多历代著名诗词作家的精要的评论,尤以唐诗、宋词部分为重。虽然都是片段性的文字,但其观点却极为精彩扼要,读之令人思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
本书分为两部分,诗歌批评部分主要以当代藏族汉语诗歌批评为主,从族裔属性和地方性知识两个维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汉语诗歌进行个案和群体研究;小说批评部分以万玛才旦、严英秀、拉先加、云才让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当代藏族小说中呈现的地方性、族裔性、现代性特性,探究当代藏族小说作者创作的文学观念、写作经验、
汤显祖是站在明中晚期转折点上的文学家,在文学史、戏曲史、诗学理论史方面都值得对其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本书以广义诗学的视角来研究汤显祖诗学理论的基本内核,从其诗学形成的哲学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其诗学理论中的情理辩证、历史诗学观、诗歌主体论、诗歌创作论、诗歌美感论等,并且对汤显祖创作的其他文体以及戏曲的中外接受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之一。它集语言艺术、文学艺术、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等各种形式于一身。它具有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诗词的节奏音韵,修辞瑰丽,言简意深,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意境深远,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形式。对联不仅有极强的文学性,而且应用极为广泛。其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特征,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
本书选取了白居易不同题材、形式的诗作,对每首诗作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给生僻字注音,另外,还对作品涉及的唐代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制度习俗以及典故等加以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本书依据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编写了此书。书中精心遴选了约二百首诗词,对每首作品进行注释和赏析,由此引领读者走上赏心悦目的 文化旅程。
《20世纪中国幼儿文学史论》填补了我国幼儿文学史写作的空白,系统梳理了我国百年幼儿文学史的发展,从多维度反思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要问题,揭示了幼儿文学与历史、文化、教育、政治之间的关系,这不但拓展了幼儿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对整个儿童文学研究带来思维方式上的启示。同时藉由对百年幼儿文学发展中核心命题的追问所展开的关于
1986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中国民研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与芬兰民间文艺界联合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三江民间文艺实地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活动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注视,取得了重大成果,了展现新中国中国民间文艺界的思想精神、学术风貌。本书便是这次田野考察成果和文献和资料汇编。《三江民间文学考察文献汇编》分为上
选本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独特的一种批评方式,由于其中渗透着编选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态度,选本实际上参与了文学理论、文学接受以及文学批评的建构,但由于其自身的具象化、零散化以及片段化等原因,选本在文学理论及文学思潮发展中的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在对明清时期古诗选本进行全面爬梳的基础上,选取具代表性的八部古诗选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