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之一,分为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共15章,重点论述了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法,复制法,发酵、发芽法,制霜法及其他制法等内容。实验实训部
中药方剂学是药学类、药品制造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阐述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常用中药基本性能与功效应用、常用方剂组成与功效应用。全教材共分三篇,上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学与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并增加了少量中成药的介绍,共两章;中篇介绍385味中药,每味中药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用法用
《500种中草药鉴别及养生彩色图解》以《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为参考,结合民族药特色,收录我国常见中药材500种。该书打破了按照传统植物科属的排序,采用中药材功效即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等进行排序,方便读者使用。书中每一味中药材不仅配有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之一。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学科。本书重点讲述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操作技术、天然药物中各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别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本书力求深入浅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兼顾学生后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活性成分的性质,科学设计中药提取物制备工艺的方法。教材注重中医药理论对中药提取工艺设计工作的指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艺学与工程学相结合。选取典型案例,融基本思路、方法技能于案例分析中,强化中药提取工艺设计方法与关键点,力求系统地阐明中药提取过程的中药品质形成与决定要素,
《中药饮片炮制彩色图谱(第二版)》本书在广受好评的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更新,全书收录1000余种中药饮片品种,近1200副照片图,对常用中药饮片的炮制进行说明。每个品种包括文字部分与多幅图片,文字部分主要说明了各品种的名称、来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注意事项;图片为相同自然光线环境下,拍
本书收录了常用传统中药近380种,按照中药主要功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等21个章节。每种中药按照来源、采制、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本书参考《药用植物学》等高等教育教材及《中华本草》等权威著作,收录常用、常见植物类中草药600多种,按照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每种药用植物包括药名、别名、植物形态特点、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文字内容,并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精美彩色图片,有的品种根
笔者将在执行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传统中兽医药学资源抢救与整理”等工作中收集到的千余种动植物资料,整理优选出了639种具有一定药效和观赏价值或饲用价值的动植物,配有近700幅高清彩图,对其别称、地域、生长特点、入药部位、采集时间与方法、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其煎煮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且详尽的介绍。其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多用途与
本书系统记载了华中地区常见,以及中医或民间医生常用(不一定常见)的药用植物832种(含种下类群),其中以条目形式记载的药用植物760种,共收录772种药用植物(含真菌、地衣)计1420幅图片。主要介绍了这些药用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含主要异名)、植物形态、生长环境、分布区域及栽培情况、药用部位(药名)、功能主治、用法
整合药理学是许海玉、杨洪军于2014年提出的新概念,该概念也引起了中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人员纷纷开展相关研究。本书紧跟**进展,注重原创发现,强调应用转化的原则,对中药整合药理学相关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本书作为中药整合药理学的创新概念和示范应用研究专著,从中药整合药理学的提出背景、核心理论、研究策略
本书对我国酸枣资源、酸枣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酸枣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对酸枣仁和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同区域酸枣仁的HPLC指纹图谱,重点研究了酸枣仁中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调控的分子机制,针对酸枣仁、叶片中的三萜皂苷活性研究,进行了综合利用的产品研发,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酸枣规
本书收录了我国花类药用本草260多种,每一种花药均按照别名、基原、产地、采收加工、植物形态、花药性状、质量要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应用举例、本草记载的顺序编写。本书配有高清原植物彩图,配图高雅唯美,具有艺术观赏性。该书既可作为医药院校、中医药科研单位、中药相关企业、药品检验鉴定
作者从事本草名物研究多年,名物考证之外,尤善于从诗、文、笔记、小说等文学文献中发掘本草的文化意义。《本草博物志》即是作者在此前考证工作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本草名物及其形态、功用、文化意涵,以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本草名物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作者立足于中国本草的名物考证,辅以诸多文学作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提升,越来越重视饮食保健,但由于缺乏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识,加之充斥的虚假养生信息,常常使人们走入保健食疗的误区。本书依据国家颁布的可作为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在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古代典籍和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这些物品的来源、性味功效、文献记
《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使用掌中宝(第二版)》拟汇集近70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对这些中药注射剂的的成分、性状、功能主治、规格、pH、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信息进行说明,就有关安全信息如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从溶剂选择、配制、滴速、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为临床医师、药师、护
中医全科医生是中国全科医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书针对中医全科门诊临床实际需要,将中医名方验方按疾病归类,精选了大量名医的高效实用的方剂,方便门诊医生查询和使用。内容包括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血液、风湿、皮肤、妇科、儿科等各科中医名家的临床验
《粤港澳大湾区药用植物图鉴》共收录粤港澳大湾区药用维管植物809种(含变种、亚种)及1个栽培品种,隶属于167科587属,其中包括中国特有植物61种(含变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按PPGⅠ系统(2016)编排,共计24种,隶属于14科18属;裸子植物科按克氏系统(Christenhuszetal.,2011)编排,共计
本书作为“千种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关注的是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解析、特征描述和功能阐释。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3部分: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绍药用植物叶绿体的功能结构特征、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系统发育、物种驯化、物种鉴定与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各论对53种药用植物及其叶
本书形式新颖,利用思维导图模式高度凝练药物的组成、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注意事项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中成药基本知识、内科常用中成药、外科常用中成药、妇产科常用中成药、儿科常用中成药、五官科常用中成药、骨伤科常用中成药、皮肤科常用中成药。本书可为医师和药剂师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可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