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冰冻圈分量模式与气候系统的关系入手,介绍了国际上包括积雪、冻土、海冰、冰川冰盖等模式的发展经历以及我国近些年在冰冻圈模式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和进展;结合冰冻圈观测介绍了过去几十年全球冰冻圈变化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和区域模式的结果分析评估了模式对冰冻圈要素的模拟能力和改进?展望了未来冰冻圈分量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主要极地冰冻圈学者对南、北极冰盖和海冰关键过程及其对气候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计算与模拟、高度计和重力卫星对冰盖冰量变化的算法改进、冰盖-冰架动力学模型的研发、影响冰盖稳定性的冰-气界面过程、冰内过程和冰-岩界面过程观测研究;以及南北极海冰变化特征研
暴雨洪灾始终伴随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变迁,全球每年都会因暴雨洪灾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人类与暴雨洪灾之间的斗争从古至今从未中断。洪涝灾害的形成涉及降水、土壤质地、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洪灾损失的因素包括致灾洪水特性、社会经济类型密度、防灾抗灾能力、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等,洪涝灾害
本书基于天然水循环和人工侧支用水过程耦合模拟的思想,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河湖网资料,构建了基于“天然-人工”双拓扑结构的数字河网和分布式水资源模拟模型。针对大流域配水供需单元之间往往存在时延性的情况,利用等流时带概念,通过空间上等流时带的平移反映调蓄工程放水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影响,建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大系统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和动力过程模拟》以全球山地冰川为研究对象,围绕冰川物质平衡和动力过程,建立物质平衡模式和动力学模式,深入开展冰川变化模拟预测研究,内容包括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冰川物质平衡模式和冰川动力学模式原理和在参照冰川上的应用、冰川物质平衡影响因素和动力学模式参数方案、参照冰川变化的模拟预测和控制因素、国
本书通过对沙洋钟桥、天门石家河古城谭家岭和三房湾等遗址中全新世晚期典型遗址古洪水事件考古地层学和年代学、孢粉、锆石微形态、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等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研宄,结合研宄区现代洪水沉积物特征指标的对比分析、文化遗址数量变化、时空分布、地层堆积特征、区域遗址变动情况及江汉平原众多中全新世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年代
这一片沃土——记耕耘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建院四十周年文集
本书在对比和分析现行松花江流域典型河湖水质评价的典型方法(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分析法、云模型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水质预测方法(多元回归法、时间序列法、马尔可夫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贝叶斯网络法)的基础上,将水质综合评价平台和
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大陆与海洋的诞生如何确定地质年代大陆移动的历史*初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大陆与海洋的诞生如何确定地质年代大陆移动的历史*初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大陆与海洋的诞生如何确定地质年代大陆移动的历史*初的生命从何而来 我们的地球有着海洋、陆地、大气以及无数繁盛其间的生物。这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冰冻圈科学,其内容涵盖冰冻圈组成各要素的形成发育、演化和研究方法,冰冻圈与气候系统其他圈层及人类圈的相互作用,涉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缘政治等热点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流域的水文时间序列不再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导致基于独立同分布假定的传统水文频率计算方法不再有效。《非一致性水文概率分布估计理论和方法》针对洪水、枯水以及年径流序列,深入研究非一致性水文序列统计分布规律及其内在水文驱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将水文序列非一致性诊断由单变量扩展至多变量;根据
水文过程的非平稳性及其模拟与生态水文效应已成为水文科学研究及水资源管理的热点与学术前沿。本书是在华南湿润区地表径流过程非平稳性时空特征及其水生态效应多年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统性学术成果,全面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过程的时空规律,从全国尺度和流域尺度系统评价了水文过程变异可能对水生态系统及
本书以北京山区典型小流域和海河上游山区为主要研究区,探讨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为主的环境演变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过程与机制。此外,本书还基于模型对植被变化下的径流过程以及不同尺度流域生态水文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价不同尺度流域生态水文要素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为华北地区的流域生态水文研究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
受气候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长江中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水文情势近10多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就鄱阳湖及其流域的基本属性和2000年以来新的水情问题进行阐述(第1章和第2章);基于地面站点长序列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对鄱阳湖及其流域气象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第3章和第4章);发展了鄱阳湖及其流域的水文水动力模
本书详细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正则化求解方法及该方法在线性和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中不同形式的应用,是原著作者在地球物理反演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今国际上地球物理反演的前沿问题。
土壤水文性质是指影响土壤下渗、产流、蒸散发等各个水文过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异质性是指土壤水文性质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差异性。本书旨在揭示土壤水文性质的异质性及其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以更准确地描述和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本书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土壤水文异质性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黑河上游土壤水文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
微重力科学是力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中物质的平衡和运动的规律。微重力科学主要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自然对流、多相流、复杂流体)、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物技术和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在微重力环境中,由地球重力产生的浮力、沉淀、压力梯度等过程基本消失,这就为微重力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发展
随着气候变化的兴起,冰冻圈科学应运而生,其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总结十多年国内外发展态势,中国科学家从冰冻圈科学概念、冰冻圈科学研究构架、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化理念,并构建了将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多圈层紧密结合、开展多学科有
本书在简要介绍青海湖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典型陆地生态系统优势种的水分利用特征和流域水量转换,探讨青海湖湖体水热交换过程与蒸发规律,模拟不同尺度的水分平衡关系,评价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并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本书力图将实验观测、过程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主要介绍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方法,包括静校正的一般概念、初至拾取方法、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以及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另外还介绍目前静校正方法中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的问题,并叙述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