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刊发考古简报6篇,公布了云南金平龙脖河青铜时代冶金遗址、湖北云梦战国秦汉墓地、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西汉时期H90、四川双流红苕坡汉六朝崖墓、四川南江石飞河北魏晚期至唐代摩崖造像和成都简阳五亩土墓地宋代墓葬的新资料。收录研究论文10篇,分别对先秦时期四川盆地聚落的变迁、藏彝走廊石棺葬的起源、中国西南地区川藏高原和洱海系
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了“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选出旧石器至明清时期的100项重要考古发现。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展现了海岱地区在人类演化、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传统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对于研究山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考古新发现,如《云冈石窟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调查报告》《甘肃泾川南石窟寺现状调查及营造工程》;二是研究与探索,内容涉及西湖烟霞洞、陕西麟游石窟、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等,如《陕西麟游石窟造像分期试论》《杭州西湖烟霞洞苏龛造像考述》《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等;三是科技与保护,如《基
本书试图以管窥水洞沟为题,以水洞沟遗址的研究为核心,结合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研究案例,着重介绍旧石器考古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使读者了解旧石器考古,了解探索早期人类历史的方法和过程。
本书集中收录了天津市近十年来考古工作的新成果,包括抢救性发掘资料以及基本建设中考古发掘项目积累的资料,以发掘报告、简报为主,也包括部分重要项目的调查报告。本书是继1996年《天津考古四十年资料汇编(1956-1996)》和2013年《天津考古》(一)、(二)之后,科学、系统地收集、展示天津地区阶段性考古成果的文集,本书
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于1972年,50年的发展历程蕴涵了几代学者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书编辑组收录了50余篇来自任教老师和校友的采访稿件和回忆文章,回顾了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先生等前辈创建专业的点滴过往,回忆了几代学人走上考古之路的校园生活与田野经历,并寄语于后生。温故而
本书是成都考古学者文库第一号,收录了江章华先生撰写(含合著)的长江上游先秦考古研究学术论文32篇。内容包括文化、变迁、谱系,墓葬、聚落、社会,器物、符号三部分。作者首先从典型遗址分析入手,建立长江上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进而探讨文化谱系,解释文化变迁的动因。通过聚落、墓葬分析入手,探讨当时的社会。同时包括对一些
“中国美术考古文献辑要”是对1949—2019年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一次专门性、系统性整理汇编,共12卷,500多万字。丛书汇集了包括石窟艺术、墓葬艺术、岩画艺术等在内的考古材料2000多例,按省份进行布局,各省份内以考古报告发表的时间为序。其中每份考古材料从考察(发掘)时间、遗存年代、遗存地点、遗存形式(形制)、遗存内
“中国美术考古文献辑要”是对1949—2019年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一次专门性、系统性整理汇编,共12卷,500多万字。 丛书汇集了包括石窟艺术、墓葬艺术、岩画艺术等在内的考古材料2000多例,按省份进行布局,各省份内以考古报告发表的时间为序。其中每份考古材料从考察(发掘)时间、遗存年代、遗存地点、遗存形式(形制)、遗存
“中国美术考古文献辑要”是对1949—2019年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一次专门性、系统性整理汇编,共12卷,500多万字。
丛书汇集了包括石窟艺术、墓葬艺术、岩画艺术等在内的考古材料2000多例,按省份进行布局,各省份内以考古报告发表的时间为序。其中每份考古材料从考察(发掘)时间、遗存年代、遗存地点、遗存形式(形制)、遗存内容、遗存平面图(剖面图)等方面进行梳理,重点对考古报告中遗存内容与遗存特点进行了整理,以期为读者呈现完整的中国古代美术
本集刊以考古学为基础,开展多学科协作,主要围绕中国文明起源,涵盖新石器考古、夏商考古及历史时期的相关文章,介绍国内外早期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观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文明起源研究的相关内容。刊物将面向考古、文博单位的从业人员。围绕着早期中国,值得探索的重大问题还有很多,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以考古学为基础,同时也需要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