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土石坝安全评价方法,介绍有关粗粒料与土石坝研究成果。研发大旁胀量旁压仪,首次试验证明触探试验杆长修正服从牛顿弹性碰撞理论而非波动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室内模型旁压试验,提出“旁压模量当量密度法”,成功地解决了深厚覆盖层天然密度测试和粗粒料室内试验缩尺方法难题;首次研发粗粒料CT三轴仪,结合DDA数值分析,探讨粗粒
本书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丹江口汉江干流上,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同时也是开发治理汉江的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面临新老混凝土结合、加高工程抗震安全、大坝基础渗控处理及初期大坝混凝土缺陷检查与处理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本书针对这些难点,
高拱坝是水电站枢纽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坝肩边坡开挖关乎水电站枢纽的安全。因此,总结重大水电工程实践经验,提出高拱坝边坡开挖稳定控制理论框架,成为确保水电站高拱坝工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本书聚焦水电站高拱坝边坡的卸荷力学、演化机理、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治理措施等关键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原型观测和数值反馈展开介绍,
南方湿润地区土石坝安全评价理论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是受限于南方湿润地区较大的水文变化、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土石坝本身具有系统复杂性等众多因素,南方湿润地区土石坝运维安全评价在理论方法及工程实践上都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书综合笔者近10
本书在分析鱼类洄游需求和大坝阻隔对生态连续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过鱼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总结过鱼设施的历史、种类和特点,并系统梳理国内外对过鱼设施的研究进展。垂直竖缝式鱼道因其适应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恢复大坝上下游的连通。本书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垂直竖缝式鱼道进行详释。理论部分涵盖垂直竖缝式鱼道的原理、设计及尺寸;应用
本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堰塞坝开发利用理论与安全评价体系”(2018YFC1508505),重点介绍堰塞坝的形成与危害、分类及其概化模型,基于GB-InSAR和分布式光纤等新型监测技术及其在堰塞坝工程中的应用、多源信息融合的堰塞坝安全诊断技术、监测的堰塞坝材料参数反演技术以及堰塞坝的安全预警模型与安全指标体系
本书首先研究了碾压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特别是施工工艺中的垂直分层、层间效应对冲击波传播的影响以及不当碾压造成的初始损伤。然后在全面了解碾压混凝土应变率敏感性和尺寸依赖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碾压混凝土的动态尺寸效应。最后,建立适用于水工碾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以便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抗爆性进行更合理的评估。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事件频发,给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干旱对黏土斜墙坝的致灾机理及对策研究》针对干旱对辛苦土斜墙坝的致灾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模试验等方法,探究薪土体干缩裂缝受旱扩展模式以及裂缝出现后的防渗体渗流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应对措施,对土石坝应对干旱气候的应急决策具有
本书首先研究了土石堤坝隐患三维电场分布规律及渗流场演变过程的三维电场变化规律,然后从土石堤坝检测电阻率图像入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将土石堤坝渗漏监测的海量图片进行隐患自动筛选,采取电阻率图像对比技术,获取了对比电阻率图像中隐患体色素阈值的变化率,结合土石堤坝饱和渗透破坏的电阻率变化率,给出了基于土石堤坝三维电场分布
本书共分九章,针对我国已建混凝土坝的数量和高度均居世界首位的现状,围绕混凝土坝长期运行安全这一当前坝工技术的焦点问题,系统介绍了混凝土坝服役性态多尺度数据估计模型和随机动态分析方法,高拱坝库盘变形的空间跨尺度正反分析方法和裂缝损伤安全监控分析方法,坝基渗流性态的有规分形分析方法、演变和转异监控模型,重力坝服役稳定性可靠
本书在介绍拱坝的发展过程及体形优化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拱坝体形优化设计的一般模型与方法、拱坝体形多目标优化设计、拱坝体形稳健优化设计以及考虑拱坝结构非线性特征的体形优化设计;介绍了拱坝体形优化设计软件ADSO的使用方法。
本书以”基础研究-分析方法-实际应用”作为主线,深入地阐述了运行工况下水电站坝址渗流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地论述了水化学以及渗水析出物的监测/检测方法及其在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中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全面地介绍了水化学监测/检测的基本流程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涵。另外,基于工程实例,对坝址渗流水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高堆石坝变形宏细观机制与数值模拟》以高堆石坝变形宏细观机制与全过程控制为主题,重点阐述高堆石坝变形宏细观机制与全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提出堆石体材料细观结构特征的精细化描述方法、细观变形演化过程的组构分析方法、考虑细观劣化效应的堆石体材料宏观演化模型、堆石体细观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基
本书总结了作者在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囊括了从理论、方法到工程应用的内容,主要包括:筑坝材料剪胀特性和本构模型、堆石体与面板结构面本构模型、坝-库水流固耦合精细分析方法、混凝土防渗体渐进破坏分析方法、高土石坝-河谷-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高土石坝地震破坏全过程高性能计算软件系统、紫坪铺大坝地震破坏全过程模拟和
本书系统地介绍高拱坝模型试验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针对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存在的模型材料及模拟技术方面、模型量测技术方面、试验成果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工程中的特点和难点,展开高拱坝模拟研究。内容包括:概述、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与方法、模型材料及模拟方法研究、拱坝坝肩稳定破坏机理试验研究、光纤光栅监测在模型试验中的应
本书系统地介绍碾压混凝土拱坝坝肩稳定问题及坝体分缝形式设计研究成果,针对碾压混凝土拱坝坝肩存在断层、层间剪切带的特点,对拱坝开展地质力学模型及有限元计算,并对碾压混凝土拱坝坝体分缝形式及影响进行探讨。
本书从生态风险的角度阐述水坝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水坝工程引起的生态风险源、风险因子和风险终点的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介绍如何对水生和陆生风险终点进行辨识。提出信息风险的概念,搭建基于信息流概念的流域风险网络定量评价框架,拓展人为干扰下自然生态系统响应的基本理论,揭示多受体情境下风险传递
《基于变形安全防控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围绕我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及南水北调等战略需求,对坐落于西部地震高发地区一大批正在或即将兴建高土石坝水电项目的抗震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对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变形分析方法,抗震加固措施及安全评价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了高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分析方法。
本书搜集了国内外历次大地震后土石坝工程的震损情况,分析了各类土石坝工程的地震震损模式和破坏机理。研发了高土石坝堆石料抗震特性多功能试验仪,针对200多种筑坝堆石料开展了大型三轴试验研究,揭示了筑坝材料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颗粒破碎规律、强度与剪胀规律、残余变形与循环硬化规律以及振动液化规律等,提出了堆石料的粘弹性本构模型
本书总结了作者在面板堆石坝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面板堆石坝的动力特性、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响应、面板堆石坝的坝坡地震稳定、面板堆石坝地震破坏现象及其特征、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对策研究.对国内同行的教学、科研和面板堆石坝的抗震设计起到借鉴和帮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