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事南极考察管理工作十年(四下南极,三次担任考察队副队长、队长),他以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南极考察的全过程,从队伍的组织和建设、人员的选调和训练、物资的筹备和运输、海上航行的危安到南极建站和科学考察,讲述科技工作者爱国敬业、拼搏奉献、执着探索、勇于创新的感人故事,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收藏价值,为传承南极精神留下了
1989-1990年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探险队首次徒步穿越了这个冰封雪覆的大陆。秦大河为探险队中方队员。本书根据秦大河日记绘制了包含217个宿营地穿越南极过程中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98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揭示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穿越南极的复杂、细致、代价高昂
本书共分8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植物多样性与植被、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历史与民族文化等。
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在南极冰盖持续数月的工作点滴和思绪。从第三极(青藏高原)到北极,再到南极,作者在现实与回忆中,思绪如潮。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南极大陆种种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景色,体会在广阔无垠的冰雪世界,极地和高山科考工作的种种艰辛与困难,同时又能感受到在寒风和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坚持的新
海螺沟是横断山系最高峰与青藏高原东缘极高山地贡嘎山东坡的冰川侵蚀河谷,本书内容包括海螺沟冰川与贡嘎山雪山景观、海螺沟森林与垂直自然带谱景观、海螺沟热矿泉与磨西古镇等,以跨越40余年科考积累的500幅照片为主并配以简明科普解说,展示了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以及贡嘎山西坡、北坡的景观特色。本书可供旅游爱好者欣赏阅读,亦可作研究
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而张青松和董兆乾是中国南极考察的先行者。从他们1980年1月第一次访问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算起,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已历经40个年头,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本书的前三章,作者以自己曾4次参加南极考察的亲身经历,记述了中国南极考察初创阶段的历程;后四章则根据已有资料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编
“大北方探险”是18世纪声势最浩大的科考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久以及获取最多赞助的单次科考事件,其路线从圣彼得堡开始,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最终跨海远行,抵达北美的海岸线。探险队伍共有3000多人参与,由丹麦传奇船长白令率队,花费彼得大帝整个帝国年收入的1/6作为科考行动的经费。这次科考发现了白令海峡和
本书作者曹建西曾就职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他四次参加中国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执行考察任务。第一次在中国南极长城站越冬一年多,后三次均赴南极内陆冰盖*高点“冰穹A”,为昆仑站选址、建站做出贡献。他和考察队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光荣而艰巨的科考任务。 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撰写,以详实生动的事例从一
本书将从长期搜集的大量西文史料和清末民国外交档案入手,在进一步对相关档案、史志舆图进行补充搜集的基础上,首先对近代来华西方科学考察团体和人士进行统计、分析;其次结合典型个案,分类对近代西方人在西北内陆的科考活动及其影响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再通过实地考察印证、补充各类史料,撰写专题论文和专著。本书的基本观点是:近代西方人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也是全球物种zui多的热带雨林,被誉为“世界之肺”。作者随“中国亚马孙科学探险考察队”来到遥远的巴西,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和一支温润、流畅的笔,叙述了走进巴西,走进亚马孙的经历,感受南美文化、风俗、人情。令人惊奇的是,在如此小的一个范围——船长、船员、探险队员
北极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区域。而在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由于其适宜的条件,适合人们长期在此地开展科研等活动。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北极,开启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本书作者为科考队的随行记者,她通过本书回顾了《斯瓦尔巴德条约》签署的历史,记录下了
南极洲,是地球上**没有土著居民、**未被开发的大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是天然的科学研究圣地。《BR》我国的南极考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鄂栋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高、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中国极地测绘之父”。30多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中,鄂教授终
本回忆录共179篇文章,都是科考人员的亲身经历。故事真实动人,内容丰富多彩,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科考人员无怨无悔奉献青春年华、为祖国查清资源的雄心壮志,又充满了浓郁的野外考察酸甜苦辣涩的生活气息,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宝贵精神食粮。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对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数据集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和描述。《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第1~3章对项目考察中获取的点上监测数据、面上数据及样带综合分析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编,统一编制元数据、数据文档和数据缩略图,并对数据集的部分数据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第4
本书针对青少年读者设计,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探险家见识世界、探险家驶向海洋、探险家经过山川、探险家奔向极地、探险家挑战宇宙、跟现代探险家学探险六部分内容。本书由A本和B本两部分组成。A本是科学读本,每一篇启发式科学短文讲明一个与探险家相关的知识点。B本是指尖探索卡片书,读者可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试题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实现自测。
藏北无人区环境严酷、人迹罕至,目前仍是神秘地区之一。范云崎、文世宣、孙鸿烈编著的《藏北无人区百日科考纪行/青藏高原科学普及丛书》作者在参加1976年我国首次组织的本区综合科学考察期间,用日记和诗歌形式详细记录了考察途中的专业考察情况、特殊自然现象、发生在科考队内部及科考队员间的种种故事,既有真实描述,又有心灵感悟,是一
他们或是装备豪华的皇家探险队,或是孤身独闯的平民英雄;他们或穿越艰难的北冰洋航道,或完成惊险的南极洲跋涉;他们或见证了起死回生的生命奇迹,或成就了一去不返的寻梦之旅……究竟是什么成为支撑人类前行的终极动力?正如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SirErnestShackleton,1874-1922)所言:“探索未知之地是人类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