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专论》为药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课程教材。本教材立足学科发展前沿,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筑牢学生知识体系为目标,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类型和研究方法、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生物合成途径及结构修饰与生物转化方法、体内代谢过程、主要类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等五个方面
本书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分为总论、分论两部分。总论,重点介绍方剂的组方法则、方剂与变化、方剂配伍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分论,以方为章节,共选正方43首,论及方目600余首。书后附有方名索引。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收录的189种药食同源中药,按不同提纯方法对其小分子成分的定量数据进行汇编,并对不同地域的中药小分子成分含量进行比较,有助于读者快速查阅药食同源中药及其候选小分子,选择不同地域适合的中药,助力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筛选中药资源中的天然防治药物,从而加速药物发现过
本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之一,内容全面覆盖了中药新药的研发流程,包括申报、立项、制剂工艺、中试、质量标准、稳定性、药理毒理、临床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书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期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中药新药开发的各个环节。教材还涵盖了含中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医
本书针对特殊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对中国药用红树资源进行了系统阐述,运用大量的图片结合文字描述,介绍了中国红树资源现状、药用价值及开发应用情况,涉及药用红树植物的分类位置、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药材鉴别、生理特性、资源状况、文献记载、药用价值、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栽培技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等。
本书是关于蜘蛛香研究的专著,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兼具科学性和专业性。本书主要介绍蜘蛛香应用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内容包括药用历史、生药资源、质量标准、化学成分、化合物的合成、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此外,对其作用于胃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根据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相关岗位工作,整体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的方式而编写,共包括七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2~10个工作任务,主要介绍中药制剂分析的基础知识、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技术、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中药制剂的卫生学检查技术、中药制剂的含量分析技术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技术知识与技能要求,
《红曲和血脂康规范化评价》一书系统阐述了红曲及血脂康胶囊的规范化评价方法。全书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从中药计量学、标准制剂计量模式和系统指纹定量法的基础理论,到红曲的起源、形态学与分类,再到红曲及其提取物和血脂康胶囊的一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红曲和血脂康规范化评价》一书为红曲与血脂康胶囊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药鉴定技术》依据中药质量检测、中药验收等岗位群中的中药鉴定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编写,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改为适用于中药实际生产检验的“项目-任务式”课程体系,以“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四大经典鉴定以及其他鉴定方法为基础,划分出6个项目36个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实用性,是一本具有医药
《微纳米中药制剂研究与应用》从传统中药散剂出发,引入先进的纳米药物学理念,采用材料化学工程、生物药剂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构建微纳米尺度中药制剂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内容涵盖:①微囊、复合粒子、脂质体等中药微纳米粒的超细粉碎,膜乳化,喷雾干燥,有序介孔材料等多种制备及表征方法;②多种基于微纳米中药粒子的新型给药
本书根据中药临方制剂工作中的需求编写,内容涉及简单中药临方制剂、复杂中药临方制剂、中药临方制剂工艺设计3个模块,涵盖14个工作任务、43个职业能力点。本书适合高职高专医药类院校师生、药店工作人员阅读。
本书共分为4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中药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的意义、现状与发展和海洋中药对质量分析以及控制的特殊要求;第二章为海洋中药质量标准现状,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中药质量标准分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等;第三章为中药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常用方法和技术,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别、检查、含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第四章为海洋中药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以及色谱分离技术,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如糖苷类、黄酮类、蒽醌类、苯丙素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挥发油等的结构特点、结构类型、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与技术等。本教材每个章节通过“学习目标”和“知识导图”作引领,穿插了“拓展链接”“课堂互动”“边学边练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最终表达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方剂学源于本草学,但是相比于本草学,方剂学的理论体系多有未明之处,如方剂功效的确定方法、方剂配伍的本质、方剂方解的建立方法等。本书以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分为方理篇、方论篇及医理篇三大部分进行阐述。方理篇从方剂学的历
本书为第一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是作者在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八章,上篇二章系统的梳理了中药五味药性的理论的源流、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提出五味药性理论的研究路径;中篇三章,介绍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研究,
地龙是常用的息风止痉中药,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可以生产多种中药、西药、人/畜用药品,可以作为各种家
本书收录常用中药550多种,均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收录的中药品种,按照中药名笔画排序,每种中药均按照别名、来源、植物、药材、采制、炮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的顺序编写,其中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只有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才能达到教学与科研双赢。本书是由多年工作在中药学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而成,分为科研成果转化篇、实践教学创新篇、教育教学成果篇三部分,收集了49篇与中药学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更多课程的科研反哺教学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分子鉴定》以云南省70种重要的药材为研究主体,系统地阐述了70种药材的植物形态特征、药用历史、资源情况、现代研究、前景分析以及DNA条形码标准序列等内容,其中植物拉丁学名和植物形态描述参照《FloraofChina》;药材鉴定内容以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为特色,是区别于传统四大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
全国名老中医探历圣之源,综诸家之得,学验俱丰,拘古但不泥古,常用方、经验方创新多,临证常能力挽沉疴。为了继承、发展和弘扬全国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本书精选学术期刊网发表的相关论文,客观地保持了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和临床实用性,以病名为纲,方论为目,依次梳理,便于检索,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