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Z1 丛书】 分类索引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二辑)集部(1-38册)(1套4箱)(HJ)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二辑)集部(1-38册)(1套4箱)(HJ)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委会 编/2008-10-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9800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2辑)集部(1-38册)(1套4箱)》: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道路,这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各国研究者接受了这一概念,并习惯用它来解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但是,现在看来,这一概念有一定的局限。首先,中外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物质互换,还有精神的沟通。丝绸之路概念的缘起,是对东西方商贸交流的研究,对精

    • ISBN:9787562152163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子部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子部
    • 本书编纂出版委员会,《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 著/2008-10-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1400
    • 汉籍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载体,汉籍之路是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沿着汉籍传播的轨迹,寻找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应该是当代学者和出版人的责任。这些年,有志于此的学者,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者就提出用书籍之路的概念,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仔细想来,书籍之路的提法不如汉籍之路明确,探究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两国之间,应该把汉籍之路作为打开古代中外精神文化交流史的钥匙。 汉籍之路的概念发萌于《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丛书的编纂工作。在海外汉籍的版本调查、珍稀文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汉籍文献流传海外

    • ISBN:9787562142911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一辑)集部(全四册)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一辑)集部(全四册)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 编/2008-10-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960
    • 本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影印了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百余种域外汉籍。所收书籍均影印自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国内不见或稀见的汉文文献,其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我国历史上流散到海外的汉文著述;域外钞录、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此外,近数百年来欧美来华传教士用汉字或双语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一些重要著作,也作为附录收入文库。

    • ISBN:9787562142904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 钱穆/2000-7-1/ 商务印书馆/定价:¥49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共收文四篇:一、刘向歆父子年谱二、两汉博士家法考三、孔子与春秋四、周官着作时代考此四文皆为两汉经学之今、古文问题而发。其实此间题仅起于晚清道、咸以下而百年来掩胁学术界,几乎不主杨,则主墨,各持门户,互争是非,渺不得定论所在,而夷求之于两汉经学之实况,则并无如此所云云也。盖清儒治学,始终未脱一门户之见。其先则争朱、王,其后则争汉、宋。其于汉人,先则争郑玄王肃,次复争西汉、东汉,而今、古文之分疆,乃由此而起。其治今文经学者,其先则争左氏与公羊,其次复争三家与毛、郑其于推寻家法

    • ISBN:978710003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