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主要从三个层面来阐释明清山东海防与海防文化:一、全面、立体地展示明清以来山东的海防体系;二、从物质的层面,即通过海防筑垒等硬件来考察山东海防的实力和水平;三、从文化的层面来探究山东海防建设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本著作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明清山东海防部署与海防指挥系统的特点及其运作。(2)明清山东海防筑垒的修筑。(3)明清山东海防遗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本著作可用于社科普及,提高国人历史文化素养,也可以用于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人的海防意识,形成“关心海防,投身海防
2019年11月9日,“探篹雅故,格物致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坛”在北京服装学院隆重举办,由项目支持(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高精尖学科建设)。论坛以“探篹雅故,格物致知”为学术宗旨,推究义理制度,考订名物典章,探索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方法,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汇聚学术智慧,激发真知灼见。本论文集汇集了论坛十位特邀嘉宾——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韩国安东大学李恩珠(LeeEunjoo)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正建研究员、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评春研究员、
作者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讲述良渚的古与今。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
《云冈服饰文化研究》以云冈雕像服饰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云冈石窟开凿背景及北魏时期服饰概况的基础上,从世俗服饰和宗教服饰的角度梳理和研究了云冈雕像不同时期的服饰风格特征,即云冈石窟营造经历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雕像服饰文化:云冈服饰经历了从早期彰显鲜卑民族魅力的淳朴与继承佛教传统服饰表现出的异域古风,到中期佛教服饰与世俗服饰结合所呈现出的盛世华彩,再到晚期修长随意与装饰繁缛的沉寂淡然,其变化记录了北魏从定都平城、推崇佛教,经太武灭法、文成复法,到太和改制、迁都洛阳等一系列的历史进程。
本书从炎帝、古蜀、古玉切入,以祖源记忆为线索,经过逻辑过滤、考古印证、民间藏品信息的补充,沿文化交融线和民族迁徙线,叙述华夏文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文明成型的秦汉时代的发展历程。
本书共三部分,内容包括:八音古乐——古代乐器与演奏艺术、妙舞长空——舞蹈历史与文化内涵、钧天广乐——古代十大名曲与内涵。
本书主要介绍了北京天坛、北京地坛、北京日坛、北京月坛、北京先农坛等北京古代祭祀场所的兴建、毁修和现存状况,及其景观风光、人文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彭头山文化、大溪文化、宝墩文化、营盘山文化、跨湖桥文化、仰韶文化、后李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及历史意义。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星堆、曾侯乙墓、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等重大考古发现和众多的代表性的珍贵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文背景。
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壁画、塑像等遗存中表现有众多的古代世俗人物形象,较为真实可信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衣冠服饰。本书基于新疆佛教石窟中古代民族服饰相关文献以及图像资料,制定了各民族服饰类型的分析表格。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古代民族服饰进行细致的分类研究,其中对每个大类中的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图案、配饰及穿戴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将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古代民族服饰与其它地区的佛教石窟中古代民族服饰进行横向比较,探析了新疆佛教石窟壁画中古代民族服饰的族属以及服饰中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