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飞行器总体设计、验证评估的重要手段。本书以远程火箭为应用背景,从面向对象思想出发,建立了远程火箭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构建了包括状态变量类体系、基础数学类体系、地球引力场类体系、火箭发动机与执行机构类体系、大气与气动作用类体系、GNC类体系、弹道设计类体系等在内的动力学仿真类库,又将所述模型与类库集成为一个通用仿真软件,并提供了应用实例。所涉及的类库具备多样、通用的接口,在支持运载火箭、弹道导弹等飞行器的同时,可方便地拓展到其他空天飞行器,为相关人员开展飞行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撑
本书导论部分简单介绍了摄动方法的相关背景。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起,学者们就开始了关于摄动方法在天体动力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该部分内容可以简单略过,阅读必要性不强。书中第一部分以德普里特最新给出的开普勒根数描述形式介绍了李变换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人造地球卫星问题,通常,可以将其当做摄动二体问题考虑。第三部分讨论了摄动方法的具体应用。
本书介绍飞行器气动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拓宽的研究生教材。除了对气动弹性静力学与气动弹性动稳定性(颤振)展开进一步深入讨论外,在本次改版中还增加了振动、飞行力学、自动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了非线性气动弹性、气动伺服弹性、气动弹性试验的讨论,扩充、完善了气动弹性计算工程实例的章节和附录,从气动弹性原理阐述到实例应用,内容更加全面,突出原理的实际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航空宇航、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航空、航天、兵器、建筑及桥梁等工业领
本书阐述了复杂系统可靠性增长的创新概念、技术方法和工程管理等问题,详细论述了可靠性增长概念和发展、可靠性增长的核心要素、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常用工具、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策略与推进机制、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实施和成果、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实践与示例等内容。本书可以作为从事工程技术的设计人员、可靠性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材和指导书。
本书围绕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问题,从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姿态确定算法,姿态建模与控制三条主线进行内容规划,划分为基础理论、轨道模型和控制、姿态模型和控制、技术和姿态确定、案例分析和拓展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航天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是随着航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门技术。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航天器力学环境及效应、力学环境模拟技术、各种力学环境试验理论和方法、试验测量技术、力学环境工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成果。
热层大气属于空间物理的研究范畴,由于热层大气会对低轨航天器的飞行产生阻力,这种阻力是低轨航天器的主要摄动力之一,而高层大气密度与航天器受到的大气阻力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热层大气密度作为航天器定轨预报、飞行寿命预测的重要参数,热层大气密度的变化也成为航天测控领域关注的重要对象。本书包括热层大气的物理过程、大气密度测量、热层大气模式、热层大气对低轨航天器轨道的影响、面向航天器定轨的大气模式应用、经验大气模式动态改进等六个部分。
本书以航天发射弹道设计、弹道计算和飞行规律分析为应用背景,从飞行力学基础理论、多场耦合力学环境、弹道方程、弹道设计与计算、动态特性分析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航天发射弹道学和发射飞行运动规律等问题。内容包括:航天发射飞行力学基础理论;发射飞行力学环境;空间弹道方程建立与简化;弹道设计与弹道计算;满足入轨要求的发射弹道设计;飞行动态特性分析。
"实验是工程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这门概念较抽象、理论较深的课程来说,实验更是必不可少。本书通过提炼“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来设计相应的实验,辅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全书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验仿真两部分,其中实验仿真部分涵盖了轨道计算、初始轨道确定、相对轨道运动、轨道机动和行星际轨道设计等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航天器轨道相关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非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相关专业学生自学轨道相关知识的参考书。 "
本书主要讲述航空航天工程中薄壁结构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薄壁结构稳定性概述,稳定性判定准则与计算方法,薄板的弹性稳定性问题,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基于有限单元法的结构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