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材料早龄期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其微细观结构的成分及结构特征,从微细观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水泥基材料性能优化设计的基础。本项目首先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理论和前期提出的中心粒子水化模型,构建非球形水泥颗粒的水化模型并定量表征水泥颗粒形状对水化程度、孔隙率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水泥基材料水化过程中的固相、液相、气相和孔结构的变化,来构建水泥基材料的双孔及多孔结构演化的物理力学模型,从细观力学角度、以Eshelby夹杂理论、弹塑性力学理论、Gibbs自由能理
本书是依据飞机结构修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双语教材(中英文对照),全书共6个任务,分别为损伤评估与记录、维修方案制定、去除损伤与型面准备、损伤修补、封装固化与修理后处理、技能综合训练,针对航空复合材料维修行业需求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波音、空客飞机复合材料典型结构修理案例为指引,涵盖典型检修案例的工艺规范与施工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从航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到检测与修理规范的核心能力。本书可作为飞机结构修理和复合材料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复合材料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及复合材料修理相关岗位培训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主要取材于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机械工程学院和塑性成形工程系的科研成果和作者指导的几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第1章对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第2章介绍了铜包铝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第3章和第4章详细的介绍了作者近年来研究的两种铜包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其中第3章重点介绍了铜包铝复合材料铸造冷挤压成形制备工艺,第4章介绍了铜包铝复合材料的铸造轧制工艺。
本书对纳米粒子和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研究了纳米SiO2和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拌和物工作性、流变特性以及高温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详细分析了温度、PVA纤维掺量、纳米SiO2掺量及冷却方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工作性、流变特性以及高温后力学性能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规律。
航空航天产品在追求极致轻量化的同时,产品的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得到大量应用,并且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但是,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包含性能迥异的多组元相,材料变形呈现强非连续性特征,刀具磨损剧烈,给高效精密加工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本书针对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高效精密加工开展研究。首先,在跟踪SiCp/Al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及切削加工特性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第1章),针对SiCp/Al复合材料高效精密切削加工,开展面
本书共10章,详细论述了复合材料的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主要内容包括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介绍、层合板的刚度和强度、稳定性分析、自由边应力、微观力学性能、连续损伤力学、离散损伤力学、分层等。书中还提供了与其理论相对照的例题。
层状结构氧化物是氧化物热电材料中性能较好的一类,在热电发电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本书选取具有层状结构的两类钴基氧化物热电材料,Ca3Co4O9和Bi2M2Co2Oy(M=Ba,Sr,Ca)为研究对象,利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Bi和Cu掺杂的Ca3Co4O9样品,Cu、Pb、La掺杂的Bi2M2Co2Oy样品,考察了元素掺杂对样品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传统的无压烧结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织构结构的Ca2.7Bi0.3Co4O9样品。与Ca3Co4O9样品相比,具有织构结构的Ca2.7Bi0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复合材料试验的意义及要求;第二部分为复合材料基本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主要表征方法;第三部分为复合材料专业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合成实验、手糊玻璃钢实验等;第四部分为复合材料综合实验,主要包括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定、复合材料增韧配方设计及性能测定等实验项目。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测技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组分的理化、力学性能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和失效分析技术,弥补了当前复合材料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方面图书很少的缺憾。《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测技术》细致剖析了各技术的原理、要点及优劣,引用了大量工程案例和图表,对于读者充分了解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研究成果和示范应用等大有裨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测技术》另一特色是增加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新兴的检测技术(如非接触法、微纳CT)等内容,有助于读者掌握新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