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通过介绍什么是安宁疗护,死亡及其质量,生前预嘱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围终期的沟通技巧,生命终末期的舒适照顾,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整体关怀,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心理、精神照护,悲伤与悲伤辅导,医务社工在生死教育中的工作方法,以及围绕生命的伦理及法律议题等,循序渐进地引导专业人员、大学生及社会人士正确认识生命的自然过程,开展生死教育,改变少有谈论死亡的现状,培养尊重生命、尊重死亡的态度,普及在生命终末期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让大众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死,做好善别善终。
本书关注的重点是医疗场域的个人(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等)对死亡的应对、医疗机构自身对临终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的设置考虑和障碍,以及社会对临终照护与安宁疗护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具体来看,本书试图呈现下面三个层面的内容:了解个人(临终病人、家属和临终照护专业人员)如何交流、经历和应对临终与死亡(工作体验、照护体验),及遇到的困境;探讨医疗机构内对死亡的应对以及可以改进之处;医疗机构内安宁疗护项目的实施可能性、制度安排与困境;探索国家和社会如何建立起死亡的应对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制度的尝试。
暂无
本书通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对“老去”与“死亡”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全书包括自序、正文及尾声。自序及正文第1、第2章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养老方式的思考,引出在现代医疗背景下,人们该如何看待变老、接受变老;第3章到第5章介绍老人如何适应从家到养老院的生活转变,以及如何在养老院更有质量地生活;第6章到第8章介绍了人们应该怎样坦然接受“人终有一死”、怎样迎接生命最后一刻的到来;尾声则总结了思考生命、衰老、死亡的意义--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你想在哪里度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回到家里,在最熟悉和安心的地方由家人陪伴走过最后一程。日本居家安宁疗护界泰斗小笠原博士,为超过1500位末期患者提供了居家安宁照护服务,他用亲身经历的46个居家临终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离世方式选择——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方式从容开心地离开,让亲人可以放心送别。书中始终传达着一个理念:如果离世的人能走得充满希望、心满意足、毫无牵挂,即便离别是伤感的,家人却依旧可以笑着相送。这,便是“可喜可贺的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