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笔记》一书展现了阎晓宏数年来临帖的丰富成果和独具匠心的见解。他倡导从名帖入手,临帖者不但要有意识地发掘字里的神韵,还要不拘泥于古典传统,在传承与创新中赋予书法作品新的生命力。本书集文化、艺术、历史与技巧于一身,适合任何想要了解和学习书法的人,无论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本书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迹等历代书法杰作作为根据,细说中国书法的风格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师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和书法技法,同时通过实例生动展示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书法练习技巧。
本书从鉴赏和书写一体化角度出发,通过书法美学认知、历代书法鉴赏和书法技法实践三个项目,根据内容的侧重点划分不同的任务展开教学:书法美学认知和历代书法鉴赏,即理论部分,共包括八个任务,每个任务根据书法的认知与鉴赏的规律逐一细分,完整地展现书法的实用性、知识性和美学属性;书法技法实践部分有九个任务,从认识书法、了解书法技法到开展书法创作,逐层递进地指导学生完成书法技能训练。
本书针对柳体楷书书法进行教与学。书中从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传统碑帖入手,从笔法、部首,结构、章法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颜体楷书进行了全方位和精细的剖析。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的墨迹,并将其放大,便于学生临摹与创作。
本书是“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的一本,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冷印社社员王琪森著。金石篆刻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中国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孤山脚下、西子湖畔的西冷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本书分为三章,选取了“浙派篆刻”的开山鼻祖丁敬、“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建立西冷印社的“西冷四杰”与首任社长吴昌硕的故事,展现了金石篆刻的发展,也体现了杭州这座锦绣之城内蕴的金石
仓颉造字以后,从甲骨文到楷书、行书,中华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精彩的书法艺术世界。浩瀚、唯美的中国书法,是中国孩子认知华夏艺术进而解读中华文明密码的必修课。《少年艺术馆中国书法的故事》用贴合孩子心理的讲述方式和生动有趣的环节设置,系统梳理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将字体演变等专业知识渗透其中,帮助家长引领孩子进入光辉灿烂的中国书法的审美天地。
《翰墨文渊--中国历代书法艺术成就与时代文化》是一本书法研究著作。全书分为二十二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写的是甲骨文时期的书法,分别列举了秦朝的李斯创造了小篆、汉代的隶书等,并举例说明了《散氏盘》《急就章》《草书势》等对书法的贡献。第二章节主要写的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列举了建安名士、太康之英《平复帖》、卫瓘书法等。第三章节主要写的是东晋时期的书法。第四、第五章节主要写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第六章节主要写的是隋朝时期的书法。第七、八、九、十章节,主要写的是唐朝的书法。第十二、十三、十四章节,主要写的是宋
世界充满矛盾,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也是艺术的辩证法。中国书法艺术从用笔、结构到布局,都是在对立矛盾中寻求平衡,寻求和谐,堪称辩证法的结晶。本书是斯舜威先生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总结和提炼,用54篇笔记来阐释书法中蕴含的辩证关系,分阴阳方圆清浊柔刚俯仰动静骨肉肥瘦繁简易难雅俗取舍六辑。掌握书法辩证法,悟透笔墨中的矛盾性,领略中国哲学的深刻内涵。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丰富多元,其中珍贵的历代墓志更以书、刻、文兼美成为研究**;虽隐于幽冥,墓志却因其“补史之缺,订史之讹,证史之变”的独特性成为一座丰富的地下档案馆,具备极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遮蔽与再生——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研究之一》为针对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教授捐赠、校博物馆收藏墓志及其书法艺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合集,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师生20人撰写,研究范围上至北魏、下至五代,共涉及墓志遗存27件(其中北魏墓志6方、隋代墓志3方、唐代墓志17方、五
《书法漫谈》是沈尹默先生为初学写字的人讲解书法学习的文章选集,收录了《书法漫谈》《谈书法》《谈谈魏晋以来主要的几位书家》《书法的今天和明天》《和青年朋友谈书法》《和青年朋友再谈书法》《和青少年朋友谈怎样练习用毛笔写字》七篇文章。这些文章曾散见于不同的报章杂志,细读可以发现沈氏关于书法学习的主要意见基本未变,这使得篇幅较长的《书法漫谈》与其他几篇文章偶有重复。但因各篇短文侧重点不一,仍存大量补充生发的内容,对书法入门颇有助益,故仍收于书中,以便读者对照阅读,拣选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