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九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天才般的大脑;他的目光;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本书收入了作者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开设的两个系列专题讲座内容。“历史上的哲学观”专题聚焦于中西哲学史上若干富有影响的哲学家,对其哲学观进行了考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演变史略”专题中,作者为突破既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传统诠释和编撰模式,采取了一种特殊视域,即从“哲学形态学”的视角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哲学思想及其酝酿、形成和历史演变过程重新作出梳理、诠释和描述。在如何对待形而上学这一较为基本和重大的问题上,作者特别指出应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分别视为扬弃与恢复传
本书以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借助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所采用的从后思索法,以界定共同体概念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展开全景式研究,构建历史维度和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相统一的共同体思想完整框架。具体来看,首先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共同体进行剖析,在市民社会的阶级矛盾与阶级冲突中寻找个人自由和人类解放之路;其次,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关于未来社会真正的共同体融到俄国的具体实践为重点,探
自由时间问题是关涉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大议题,不仅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长期以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马克思发现,自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但人类的自由时间非但没有增加,相反,现代人的劳动时间反而比古代人更长了,自由时间匮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严峻生存考验。围绕I业社会的自由时间悖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批判了资本逻辑对自由时间的宰制,科学剖析了劳动人民自由时间匮乏的历史形态、内在机理及解决进路,深
本书源自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十三五双重建设项目成果,也是其多年理论研究工作的系统梳理。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和谐观的中国实践为主题,分利益和谐的概念分析利益和谐的意义分析利益和谐的历史分析利益和谐的领域分析利益和谐的关系分析利益和谐的路径分析利益和谐的发展分析七章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角度出发,挖掘其中国化实践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文化逻辑,有利于读者加深对促进社会和谐及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在系统梳理马克思论述劳动概念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了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生成背景、基本内容、价值旨趣、机理分析以及当代价值阐释。得出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基本界定,即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就是以劳动为基点展开的,对遮蔽与粉饰劳动异化困境的劳动理论进行批判与超越而得出的,关涉现代劳动与资本的内在矛盾,从而为人的解放与自由寻求出路的理论。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的聚焦点是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历史性存在,其以独到的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
本书探讨后马克思主义媒介技术思想。自19世纪以来,媒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作者总结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分析媒介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不同媒介技术对社会与人的影响,并挖掘其在构建意识形态中的作用。书中提出对媒介技术批判性的追问,以期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改造。在媒介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关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新媒介技术研究的启示,为社会媒介技术研究与治理提供理论与现实参考。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中的XX个表述进行解析。每个解析均由[原文]和[解析]构成。[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的原话。[解析]是作者对原文的解释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有些表述中出现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如解释了产业空心化等;对有些表述中涉及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等;对有些表述中并非学界共识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如综述了学界有关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观点。第四,对有些表述中值得商榷观点进行了探析,如探析了
本书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集。本书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党史与党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研究、域内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视角进行四史学习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重视并善于研究自身历史,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史强识,明理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