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整体上阐明村上春树小说中影响其创作意义生成机制的时间、空间和时空体的建构模式、建构特征和建构意义,进而重点探讨村上春树小说时间、空间和时空体建构的本质属性。本书丰富和拓展了村上春树小说文本的意义解读空间,有利于读者从不同视角理解村上春树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有利于拓展时空体理论的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相互佐证,以时空体理论的方式转译出村上春树作品的美之所在。
本书故事发生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净之后,叙利亚女记者艾斯玛回忆了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的一段难忘经历:那时,她正被政党分裂、婚姻失败、祖母病故所困扰。黎巴嫩人与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武装冲突迫使她去贝鲁特接回在那里上学的两个孩子。其间,她与流亡到贝鲁特的叙利亚革命者哈比布邂逅相遇,萌生爱情。但他们的爱情一波三折,没有结果。八年后,他们在巴黎偶遇,哈比布再次向她表达了对她的铭心挚爱。尽管过去多次失之交臂,但这次他们相约在贝鲁特团聚。
本书围绕西班牙出土的十八份手稿展开。这些手稿用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写成,西班牙政府为此特召了一批阿拉伯、犹太和西班牙专家,研究发现手稿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1499-1501年,主要记录了当时红衣主教西斯内罗斯组织的一系列宗教会议,讨论被卡斯蒂利亚王国征服后的格拉纳达,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冲突,全方位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本书以发生在黎巴嫩的巴以冲突历史事件为背景,继而将故事延伸至18年后的美国纽约。时光的流逝、空间的变换没有使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宗教、家族完全脱钩,来自世仇阵营的男女主人公在万里之遥的纽约坠人爱河,但各自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成长经历和战争创伤在两人的情感中不断地制造隔阂、误解和矛盾……
《贝鲁特磨坊》描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生在黎巴嫩的一场政治风波。作者把动荡年代的贝鲁特比作一座磨坊,善良的普通人在这里遭到无情辗压。小说通过主人公塔米梅从高中到大学的成长经历,全方位地展现了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矛盾,对黎巴嫩尤其是贝鲁特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人头巷,面纱,女尸,钥匙……古老的麦加除了朝觐的景象,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一面。这条阴暗的街巷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主题的情景剧,有欲望,有自由,有叛逆,也有罪恶。小说的笔触,从麦加延伸到麦地那,再到马德里,通过两个女人的书信与日记,构筑了一个时空的迷宫。在这个迷宫中,人们熟悉的麦加正在消失……
《门槛边的女人们》这本小说,对女性独立人格和自我觉醒意识进行了深入思考,审视了独裁主义下的人性。作者以主人公的视角叙述了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她带着仆人逃往安曼的人生处境和心路历程。并回忆了上一代人——“门槛边的女人们”悲凉困苦而又无从选择的命运。
暂无
本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11篇,包括《地狱变》《点鬼簿》《秋山图》《龙》《山鹬》《猴子》《丑面男》《杜子春》《报恩记》《偷盗》《阿律和孩子们》。作者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冷峻地观照了“他人即地狱”的大正时期日本社会的心理。其中,尤其是《地狱变》一篇,透过优秀画师良秀的个人悲剧,洞悉人性深层的丑恶与黑暗,尽显芥川文学内在的孤独与想象。本书精选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读者可以在本书中看到作者探讨了艺术和人生之间的关系。
本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15篇,包括《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山药粥》《蜘蛛之丝》《戏作三昧》《枯野抄》《毛利先生》《魔术》《舞会》《六宫公主》《小白》《疑惑》《英雄之器》《黄粱梦》。附录芥川龙之介生平和创作年表。其中,《罗生门》作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描述了一位被辞退的家仆和身为强盗的老妪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争斗,彰显了人在极度困苦环境中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