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瑜伽——生命的美好从呼吸开始;近天,近地——找到自己文化的重心;“乐者乐也”——创造性舞蹈的“心”探索;礼仪之美——文化在举手投足之间;礼仪之道——生活方式的传承。
本书内容包括:迷失在博物馆、性、药物与摇滚、体验与注意力、美学与自我、美学与他者、美学与生活、全球性美学。
本书选取了二十本近一百年来中国经典美学名著,同时邀请当代美学界二十位著名美学家对这些名著进行一个学术导读与评析,全面介绍这些名著的内容,评析名著的美学思想,通过这些名著,梳理近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流派、重要美学家,以这种“名家解读名著”的方式,呈现一本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美学学术评点文集。
本书为美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聚焦美学原理的世界性比较,从经典美学著作切入,呈现世界美学全景。所选12篇文章分别介绍斯拉夫民族美学原理结构与演进、美学著作选要,柏拉图思想中关于“美”的论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学原理的类型与结构;基于对原理著作选要的分析,归纳各国、各文化圈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比较。在比较各国美学思想结构与演进的同时,选文也立足当下与中国,站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立场上进行评说,体现中华文化的世界眼光,坚持文化自信,突显中国特色。
本书生动记录了曾繁仁先生治学与从教的许多重要时刻,其个人学术的发展脉络,是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乃至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缩影;其个人学术的开拓转向,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中国文艺理论学科发展需要深度契合。本书真实展现了曾繁仁先生“从国家需要出发,做学问”的学者风范,一生致力于追求真谛、创立新义的学术勇气。
本书考察“当代中国生命美学”自1980年至今的孕育、诞生、生长、壮大为一个“崛起的美学新学派”的发展轨迹。基于客观事实,作者首先辨析了它的各种意义并规定了它在本书中的基本意义,即以潘知常倡导的生命美学为核心、当代中国学人积极响应并投身研究的以“生命”为共同的逻辑起点的美学,将生命美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980至1990年为草创期,1991至2000年为成型期,2001至2018年为兴盛期,2019至2021为拓展期。
本书为学术专著。本书以文化自信作为天府文化传播的指导思想,聚焦翻译的跨语言、跨文化、跨行业、跨区域特点,从产教研融合视角,以应用翻译学为理论框架,探讨天府文化如何实现有效的翻译传播,展现新时代天府文化传播的路径和特征。本书有助于传播天府文化故事,增强天府文化软实力,在天府文化翻译、天府文化与产教研融合等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书分为“前言”“天府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天府文化翻译传播的实证研究”“天府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四个部分,有助于读者了解文化翻译传播方面的一些情
本书为美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聚焦美学原理的世界性比较,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以资料呈现为主,呈现中国以及英、法、德、俄等各国美学原理著作,包括结构梳理、内容简介、特点分析。第二,对上述重要美学著作进行理论剖析和评论,突显其中的思想性特点。第三,从比较学的角度,以理论分析为主,一方面对各国重要美学原理相关著作进行比较,从比较中透视各自的特点,阐发世界各文化中具体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作总体性观察,进行多角度的总论,在差异中发现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所选论文均站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立场上进行比较和
本书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此外,本书还选译了尼采若干其他的重要篇章。《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有重要的创见,更重要的是显露了后来尼采哲学许多关键性的主题和倾向。
本书以美育教育为视角,以审美素质的养成为目标,为读者在充斥着各种审美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发展和提升个体的审美素质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在本书中,主要探讨了审美素质的本质与意义,讨论了审美素质的重要性和在个体成长中的角色。本书通过对美育教育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如何通过美育教育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审美素质,从而实现美的感知、美的体验和美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