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粳米或寒地水稻,即东北大米或东北水稻,主要种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广大平原地区,由于日常气温比较低,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般为五个月左右,且亩产量较低,但寒地粳米生长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且阳光雨露充足,又有纯净无污染的灌溉用水,具有低直链淀粉,胶稠度高的特点,因此,用寒地粳米做出的米饭有浓郁的香味,口感韧弹有嚼劲,油性大、味道好,深受百姓喜爱。由于粳米及其米粉中淀粉含量占比高,在储藏期间淀粉等成分或特性变化对米饭、米粥的食用品质影响较大,因此研究
本书包括矮秆基因与产量潜力、节水节肥与抗病性、加工品质与营养特性共3部分,其中创新性较明显的有3个方面:(1)系统解析矮秆基因Rht24的起源、演化与功能,矮秆、株型紧凑、穗数多是中麦175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为高产节水型乃至旱地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思路;(2)中麦175是国内用VPM1育成的少数几个推广品种之一,抗麦瘟病,含抗条锈病新基因Yrzm175和抗叶锈病基因Lr37,抗病性好;(3)面筋延展性好,面粉颜色亮白,为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质奠定基础,含锌量较一般品种高30%,营养价值高。
本书在全球分布范围,以属分类水平为取样基础,进行了大量的活体植株穗状花序图片野外拍摄和基本形态特征及人类利用的描述。
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重点是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对策,并简单介绍了国外稻田养鱼的概况,稻渔综合种养的作用与历史意义,以及稻田养鱼的现实意义;其次从田间工程、稻田养鱼系统中水稻种植、稻田养鱼系统中鱼苗、鱼种放养以及饵料选择、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最后介绍了我国常见的稻田养鱼(鲤鱼、罗非鱼、泥鳅、黄鳝)、稻田养虾(小龙虾、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螺、稻田养蛙等几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本书汇编了2021年河南省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包括区域试验报告、生产试验报告、抗病鉴定报告、品质检测报告、DNA检测报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试验考察意见等内容,着重介绍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生育特性、抗性与品质等性状表现。
本书稿是一部学术专著,重点研究了宁夏藜麦种植管理。全书分六编十一章,围绕藜麦的起源、产业概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概况、资源丰富、幼苗培育、丰产栽培技术、收割、宾春海发生规律与防治、主要特点与用途等方面,就宁夏南部山区藜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培训推广概况、优良藜麦幼苗培育、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藜麦的收割处理、宁夏藜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性研究,以期为藜麦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共同推动中国藜麦产业的发展。
本书采访了近20位水稻育种专家,通过调研写出科学家育种背后一些不为公众所知的故事。通过阅读科学家的育种成果,读者既能获得水稻品种的有关知识,还能了解到这些品种背后的水稻育种专家科技攻关的历程,从而对我国水稻育种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本书将围绕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技术模式集成和典型案例等方面开展论述,总结“十三五”期间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状况,为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应用在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稿是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研究成果的结晶,内容涵盖水稻的生育进程、水稻品种布局、水稻育秧与移栽技术、稻田施肥与灌溉、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高海拔山区优质稻提质高效栽培技术、稻田农旅融合提质增效技术、稻鸭种养技术、水稻冬种紫云英化肥减量栽培技术、杂交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等。书中内容反映了水稻生产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广科普意义重大。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简述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应用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华北平原冬小麦滴灌灌水施肥相关的技术参数;第三章介绍了滴灌条件下华北平原冬小麦耗水需肥规律及灌溉施肥制度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四章描述了滴灌对华北平原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效应;第五章介绍了华北平原冬小麦滴灌水肥一体栽培规程与利用模式,以及应用示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