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生态品质已成为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生态环境发展和管理的新趋势、新目标。以低碳发展提升生态品质可以将地方近期的生态改进实践与长期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更能细致体现政策的效能、居民参与度和居民对生态品质的切实感知和认可程度。本研究剖析、辨识了生态品质内涵,分析评价了低碳发展对城市生态品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低碳城市发展的模型方法,并以上海为例探讨了低碳发展与生态品质变化,估算了上海生态品质提升的目标,借鉴国际经验分析了上海促进生态品质提升条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本书可作为城
本书立意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结构协调,是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是指使两个子系统内部各要素间,按一定数量和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配合得当、有效运转。
环境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工具,可以充分调动政府于预和市场矫正的作用。本书基于信息公开的环境管理模式,构建融合环境规制、公司治理和企业创新等为一体的研究框架,系统揭示并定量评估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特征与作用机制,深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对环境信息披露创新效应的影响,为更高效地谋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经验证据。
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出席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二部分,收录了黄润秋部长出席COP15第二阶段会议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三部分,收录了翟青副部长出席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实录、国新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实录,邱启文副部长出席国新办《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实录,叶民副部长出席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摘录;第四部分,收录了绿色冬奥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五部分,收录了生态环境部全年11场例
本书阐明了生态文明概念的由来、内涵,探讨了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阐释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及启示,分析了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工作,并着重探讨了国家公园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重点任务,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旨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
《生态文明研究进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文集的继承和发扬。2020年11月13-14日,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2021年5月14-16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合会议优秀论文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编辑出版《生态文明研究进展(第二辑)》。
在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中,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许多相关政策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自然资源规划过于理想化,缺乏相关的政策保障。因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并予以适当的管理方式,保护自然资源有效性及提升自然资源价值便显得十分必要。本书就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与其亟须完善的经济管理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说明,旨在为有需要翻阅该方面资料的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内容。
本书系统总结了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在清洁能源工程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案例,针对清洁能源在电力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清洁能源工程技术基本理论、清洁能源规划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发电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市场化运营工程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电网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储能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北方供热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消纳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以及绿色能源低碳工程技术原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