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从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出发,探索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当全世界对“民主”这一新奇的观念或制度仍然存在幻想、误解及恐惧时,托克维尔却以超出时代的真知灼见阐述了民主的是非利弊,将美国的社会状况、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等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进行对比,探讨了如何以美国为参照,从本国现状出发,建成民主制度。书中所言影响深远,极具现实意义。
东亚大陆是日本实现生存和强大的战略空间,这长久地影响了日本的东亚合作行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凭借雁行模式引领东亚经济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开启了合作模式,日本又试图主导这一进程。在东亚开启制度合作的第三个十年,日本表现出同其他东亚国家共同推动一体化的行为,追求区域共同发展和各国互利共赢的取向。笔者希望借助相对综合而连贯的视角,建立战略取向分析模型,研究日本战略取向对战略行为、东亚合作行为的影响,寄望对深入了解日本对外政策取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主体内容包含四部分:档案文献及史料综述,介绍中国和美国关于该主题的档案馆藏情况;民族心理学分析,从民族、性别、年龄等角度出发,论述俄侨的身份认同特征;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移民法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美国俄侨对中国俄侨的援助;自华赴美的俄国侨民的履历生平。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蕞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di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
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西方政治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内在逻辑,认为西方政治学是近代中国政治革新的一面镜子,是解构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工具。全书从动力、障碍、历史过程等方面对西方政治学东渐进行历史分析,论述作为近代西方政府体制基础的四大原理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目标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为主轴,论述近代政治文明转型的路径选择,从政权合法性和政治价值两个层面论证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转型;同时又以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文化论战为核心,论述政治变迁中发生的诸多哲学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作为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国家涵盖了西亚和北非地区,是中国周边的战略延伸,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安全协作等方面都十分重要。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正处于剧烈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阶段,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无疑对准确研判中东形势、制定中东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书选取的研究样本尽量覆盖到阿拉伯地区的各个国家,不但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中东学”与“阿拉伯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政治诉求、文化认同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