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排污交易与区块链技术》首先介绍了排污权交易与区块链的概念和技术原理,其次对区块链技术研究和流域排污权交易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别引证了近几年排污权交易机制与区块链技术的热点案例,特别介绍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流域排污权交易研究,最后结合我国现发展阶段流域排污权交易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深入探索了区块链技术在排污权交易机制中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尽可能比较全面地涵盖区块链在排污权交易机制中对关键问题提供的解决思路。《流域排污交易与区块链技术》主要面向环境管理、排污权交易等行业相关科研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
企业与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关系正是ESG的基本内涵,即投资不仅要追求环境层面的绿色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司制度安排。而ESG投资既秉承“天人合一”理念,也将对“天下大同”的追求贯通于社会责任的践行之中,通过“天理法情”的明晰权责安排,为实现“天人合一”和“天下大同”提供制度保障。 本书扎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传统,运用整体框架对西方ESG理念进行多维扩充与创造性阐释,并在当代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光谱中进行思想增厚,
本书践行了兵团低碳发展的政策要求,研究兵团高排放产业碳排放多重效应、影响因素,探索了兵团高排放产业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希冀在低碳经济、低碳减排、高排放产业碳排放效应测度、碳排放影响因素、低碳路径选择、环境治理等领域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对兵团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的合理优化、低碳减排路径选择等方面能具有本土化的应用价值。
本书以资源环境的“价值评估——溢出分析——空间格局测度——政策评估”为主线,首先从静态、动态和产品供给服务三个维度,研究资源环境价值如何核算这一问题;然后对溢出的理论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从水平、垂直、空间溢出三方面,对资源环境怎样溢出进行系统性阐述;随后建立了景观格局+空间网络+流空间方法的“新格局三体系”,对资源环境空间格局测度进行分析;最后建立了资源环境政策分类的新框架,并构建了政策研究的框架体系,评估其有效性和绩效。
本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成本与收益分析为基本工具,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来考察、研究环境法实施的过程、效果。追求效率应当是本书研究的指导思想,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实践的最终归宿。除了关注效率、环境法实施效率的概念外,还研究了环境违法或守法的动因,涉及理性选择、有限理性、社会规范,环境违法犯罪成本;环境法实施效率的规范性分析,主要涉及有效的处罚威慑、最优处罚概率与处罚强度组合、最优处罚威慑水平;还包括处罚认知的有限性及其对环境法实施的启示,以及环境法实施的社会规范路径等。本书的研究
本书基于对土壤环境现状的客观分析,首先确认污染损失影响,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其次对污染损失货币化;最后结合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为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依据和参考。
《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202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诚信集团旗下北京亿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起联合国内金融、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实业者共同编撰而成本报告提供了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下ESG投资理念及相应政策体系的合理逻辑,主张超越单一的金融领域视角,紧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探索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ESG投资发展之路并避免ESG陷阱的风险。报告在广域视野下分析了金融、油气、电力、电动汽车、制造业及新兴蓝碳等产业领域的ESG投资状况,探讨了ESG投资在气候风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需要中国政府继续加强环保治理和加大环保投入,也需要中国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升环保投资效率,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本书运用企业社会责任三领域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高阶理论等多重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环保投资及其绩效的作用机理,并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评价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及其绩效的关系。本书不仅使相关理论在企业投资行为绿色化层面得到结合和拓展,还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公众
本书介绍了美洲各国正在实施的保护地融资新方法,以及交易的艺术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通过介绍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七个案例呈现保护融资在全球的创新举措,具体包括:保护金融工具(智利和新英格兰)、税收相关激励(马萨诸塞州的《社区保护法》)、私有土地保护计划(智利)、保护发展融资、可持续发展融资、保护投资银行、碳相关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