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多数学者对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往往忽略或淡化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所作出的贡献,即使大多数追随者论述维果茨基对马克思概念、原理的使用都是肤浅、不完整和不正确的。《维果茨基和马克思:迈向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一书力图克服上述问题,首先强调了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并为研究维果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加正确的方向:维果茨基用心理学来充实马克思主义,也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充实心理学;恢复和发展维果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本书主要聚焦维果茨基如何运用马克思的概念、理论
本书以中国档案工作规范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档案治理法治化进程中档案工作规范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与创新路径。从“结构体系化”和“功能体系化”的视角,将中国档案工作规范体系划分为档案成文规则系统和档案成文规则落实推进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前者表现为档案法律规范等“硬法”和公共政策、民间规则、专业标准等“软法”,后者表现为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行政监督等档案成文规则落实推进性工作。从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档案标准、档案规范性文件、档案业务指导、档案行政监督六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档案工作规范作用于档案工作的
该成果有助于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中国档案资源、制度以及学术精品,而且可以引发学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的借鉴他人和完善自己,对我国档案资源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书稿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为什么要研究走出去。将具有世界的、国家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代表性档案文献、理论成果、文化精品等挑选出来凝聚为“国家档案精品”并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响应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必然策略。二、凝聚什么精品走出去。一是独具中
本书立足于数据素养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围绕数据素养的形成机理和促进机制两条主线,综合应用图书馆学、数据管理、数据科学、教育治理、生态治理、测评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在概念辨析、案例剖析、因素分析、模型构建、治理机制构建基础上,全面系统建立数据素养及其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着力解决“数据素养是什么”和“数据素养如何提高”两个根本问题,重点回答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维度、数据素养教育理论基础、数据素养基本范畴、数据素养测度工具、数据素养的价值及其与信息素养的本质区别、数据素养教育
本书站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探析国土空间中的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揭示国土空间上的生产关系或资源配置情况,在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厘清国土空间上经济活动的本质联系:从市场和政府失灵的角度探讨国土空间经济活动的矛盾现状;以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上经济活动的各项统计指标为基础,测算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度,总结提炼其时空演变特征;考察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生产者考虑交易成本,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时我国三类国土空间的区位关系、国土空间上经济活动的协调以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本书按照质性探索与量性检验相结合的思路,从理论、实践和运行机理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进行了全面研究;梳理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国内外研究、常见概念和基础理论,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在服务中的角色和职责;调研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并参考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发展提出了启示;调查和评估了国内外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服务现状,并参照国外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标准与建设经验为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提出了建议;考察了高校科研
本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我们先是介绍中国的生育和教育的现状,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找出中国的一些特征性的事实;第二部分会对中国的生育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和演变进行梳理,政策的跨国比较使我们能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认识到现有生育政策的作用和局限;第三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我们会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接下来对理论模型的补充和修正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部分,我们将计划生育政策和收入增长两个现实条件纳入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从逻辑上探究计划生育政策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实
暂无
基于循证社会科学这一以证据的生产、转化和利用为核心的医文工交叉学科的内在属性,从学科认识到研究利用再到成果呈现的全周期视角出发,本书主要对循证社会科学的基本认识、社会科学的证据知识转化、循证研究的撰写与报告规范,以及循证社会科学的经典文献及实践案例进行阐述、梳理或示例,以弥补当前我国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的不足。
本书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PLS-SEM)、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扎根理论方法,围绕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隐私设置行为、隐私披露行为、信息规避行为、取消关注行为、不持续使用行为开展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基于自我差异理论,探讨社交媒体使用从成瘾到不持续使用的行为转变机理。基于“认知-情绪-行为”框架,深入分析社交媒体用户的负面情绪与不持续使用行为的产生机理。基于情感负荷演化视角、社会认知理论三元交互模型,分别揭示了信息过载、替代品吸引力对社交媒体用户的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