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了立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合成工艺及相变机理,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立方氮化硼高温高压合成的工艺条件得到优化,采用一系列界面表征手段研究立方氮化硼催化剂层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获得了立方氮化硼单晶合成的直接实验证据;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获得了立方氮化硼、六方氮化硼和催化剂层物相在高温高压下的晶格常数;计算得到了各物相高温高压相变的热力学分析数据,验证了催化剂法立方氮化硼合成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本书可供从事超硬材料合成的科技工作者以及材料类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全钒液流电池隔膜材料概述,全钒液流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方法,含亚氨基支化磺化聚酰亚胺(I-bSPI)、共价交联型多氟磺化聚酰亚胺(PFSPI-PAA)、含冠醚支化磺化聚酰亚胺(ce-bSPI)、多氟甲基稳定型支化磺化聚酰亚胺(SPI-B)等隔膜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等。通过开发高性价比芳香型分离膜材料,来有效地提升全钒液流电池的效率、使用寿命及技术经济性,进而为促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产业的发展及钒资源在储能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环境材料概论》是一本关于环境材料的书籍,全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总述了环境材料的概况,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别的环境材料,第三部分着重强调了环境材料的绿色设计。本书内容翔实、角度新颖,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环境材料的功能和价值。全书总共分为9章,主体部分多角度总结和分析了吸附材料、过滤材料、絮凝材料、电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催化湿式氧化、环境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环境材料概论》可作为环境、材料、生态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仿生超浸润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相关基础界面浸润理论、界面黏附理论与相关液滴行为理论知识;介绍了在空气或水下环境中表现出特殊浸润性及黏附状态的自然界面、人造仿生智能界面;书中还展开介绍了超浸润微纳米界面的仿生制备方法、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实际应用成果;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刺激响应超浸润智能界面、超浸润界面在能源等新兴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领域当前的成果、挑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书展示了作者近年来通过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设计并研究大量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包括D-A型有机小分子、纳米环和纳米管等体系)的成果。本书分为7章,第1章是概述,对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常见的磷光材料以及典型的红绿蓝色磷光主体材料进行综述;第2章是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包括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电子激发态理论、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以及本书理论计算中具体运用的计算方法;第3~7章是专题,按照不同的系列体系,分为五个章节,介绍通过量化手段研究体系的几何结构、前线分子轨道和单三激发态的分布和能级、芳香性、激发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