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961年两次柏林危机,危急万分,堪称冷战温度计的爆表时刻,但最终都化险为夷。柏林危机见证了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由盟友转变为敌人,进而在德国相互较量的故事。
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整个冷战期间唯一一场有可能把整个人类社会拉入核战争的危机,长期以来受到关注。本书介绍了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背景和缘由、美苏如何处置古巴导弹危机,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的后续影响等内容,有助于提醒我们为构建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而不懈努力。
本书反映着国际学术界关于“比较地区主义”的研究新取向和新议程。针对国际学术界近年有关“地区主义、地区化和地区治理”的学术争论和研究进展,本书做出了系统、全面、权威的解读和批判性梳理,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外交战略抉择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特点,重点包括美国对拉美“输出民主”的“文化帝国主义”实质;三是以“开放的地区主义”为主线系统研究拉丁美洲的经济一体化问题;四是拉丁美洲国家与美洲贸易自由化的关系,着重剖析美洲贸易自由化与拉美国家的战略抉择,以及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五是论述拉丁美洲不发达的文化根源,通过天主教伦理与新教伦理的比较,阐释了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缓慢的文化根源;六是关于国内学界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本书内容包括: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主线和总体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史纲》是从加拿大的角度考察加拿大与美国关系的,时间跨度是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加美双边外交关系,还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该书梳理了两个多世纪加拿大与美国关系的轨迹,试图阐释造成加拿大长期以来对美国避之不及,又离之不得的根本原因。虽然加美两国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有不少共性可言,但是在地理气候、建国方式、地缘政治、经济与人口,以及国民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两国间出现巨大的不对等性。从加拿大成为英国殖民地始,加拿大长期依赖英国的庇护,生存于英、美、加三
本书主要从历史学理论出发,结合国际关系学科研究方法,以二战后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采取的制衡行为为实例,介绍中东地区国家间相互制衡行为的动机、特征、类型等,系统解读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从制衡视角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开辟了对中东国际关系史的专门性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相关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区域研究之间的裂缝。同时,本书对传统制衡概念进行了适度拓展,为构建系统的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本书运用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志、专门志等一手文献,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并对上海参与国家援外进行客观评析。最后指出,做好新时代的援外工作需坚持以下思路: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强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创新援外宣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本书为国际关系史学术著作,研究对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菲律宾与美国之间所形成的不对等的“特殊关系”。本书从国关史角度梳理了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菲律宾社会所存在的强烈亲美和对美依赖情绪,而美国则以“特殊关系”为幌子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牢牢控制着菲律宾。本书以菲美两国已经解密的最新一手档案为史料,着重从菲律宾国内局势发展和美国的地区及国别政策变化这两条线索,以菲美关系几十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来考察菲美特殊关系走向终结的历史轨迹。
本书的核心论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主要是从人学角度关注新时代和百年大变局时空格局下人类的生存境遇,深入分析“人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或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是推进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方式”两大问题。在具体内容上,本书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方法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新时代人学的发展与探索”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