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TF0 一般性问题】 分类索引
  • 机械冶金与材料化学方法研究
    • 机械冶金与材料化学方法研究
    • 万俊著/2020-8-1/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定价:¥54
    •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为机械冶金材料概述、机械冶金中的化学原理、机械冶金中的化学材料、机械冶金中热处理的化学材料与方法等。

    • ISBN:9787522107783
  • 钢铁企业副产煤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 钢铁企业副产煤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 孔海宁 著/2016-7-1/ 经济科学出版社/定价:¥48
    • 钢铁行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发生了飞速发展。同时,它也是能源密集型产业,消耗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15%。因此,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成为钢铁企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副产煤气的综合利用是节能降耗的关键突破口。副产煤气是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二次能源,占钢铁企业总能源消耗的30%,其优化调度对于整个企业节能降耗发挥重大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副产煤气优化调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副产煤系统优化调度研

    • ISBN:9787514171471
  • 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专题文集
    • 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专题文集
    • 《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专题文集》编委会 编/2015-10-1/ 冶金工业出版社/定价:¥180
    • 由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专题文集编委会编写本文集《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专题文集(精)》简要介绍了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资源综合利用、耐火材料基础理论上取得的研究成果,收录了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冶金、陶瓷材料、耐火材料和工业固体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50篇,分为物理化学应用基础研究、新型高温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材料三个部分。这些论文反映出该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代表了我国目前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水平。本文集可供物理化学研究者和冶金与材料工作者阅读。

    • ISBN:9787502470487
  • 冶金气体力学基础及应用
    • 冶金气体力学基础及应用
    • 谢安国/2014-8-1/ 冶金工业出版社/定价:¥24
    • 《冶金气体力学基础及应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详细论述了热工气体力学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相关理论在冶金热能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内容突出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将热流体力学的理论和冶金热能工程专业应用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ISBN:9787502466251
  • 冶金溶液热力学原理及应用
    • 冶金溶液热力学原理及应用
    • 谢刚等编著/2013-10-1/ 科学出版社/定价:¥128
    • 《冶金溶液热力学原理及应用(精)》由谢刚、于站良、赵群、李荣兴所著,本书重点阐述冶金溶液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涉及溶液热力学、理想溶液、非理想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湿法冶金反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等有关内容。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也适当介绍了一些与学科发展趋势有关的前沿内容。为便于读者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为了便于自学,书中编入了较多的例题。《冶金溶液热力学原理及应用(精)》可供从事湿法冶金或化工生产和研究的有关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

    • ISBN:9787030387615
  • 冶金工程数学模型与应用基础
    • 冶金工程数学模型与应用基础
    • 张延玲 编著/2013-5-1/ 冶金工业出版社/定价:¥28
    • 《冶金工程数学模型及应用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简要、系统地叙述冶金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如何结合数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凝固理论、流体力学等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如何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书中还引用了包括作者自身研究成果在内的、大量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冶金工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实例。本书基础知识体系系统、理论联系实践密切,同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张延玲编著《冶金工程数学模型及应用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冶金类高等院校冶金工程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

    • ISBN:9787502462444
  • 原料准备与加热
    • 原料准备与加热
    • 孔维军 著/2012-5-1/ 天津大学出版社/定价:¥38
    • 《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冶金工程类专业精品规划教材:原料准备与加热》以任务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根据工作过程、工作情境、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任务,依据职业能力设定编写目标,通过深入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从事相关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设定学习情境、学习内容,编写思路贴近岗位需求,编写目标突出实用性,编写流程突出层次性,编写内容突出适应性,训练设计突出实践性。全书共分八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设计了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

    • ISBN:9787561842973
首页 1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