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年来龚先生关于近代中西文化的文章集合。书中介绍了近代思潮和近代思想人物,研究了西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比较了中西文字、文学、审美、伦理道德等之间的异与同;也分析了当下世界该如何理性实现中西融合与共生。书中指出了近代中国对西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误解、引入的滞后性,导致了一系类影响至今的问题;强调了切勿以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现象。本书视野开阔、议论酣畅、说理有力。
本书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指导的背景、阐述了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让家长清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让家长清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不是权威的指挥者,而是应该与子女一起成长,相互促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品德等。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孩子也在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作用与学校教育相当。所以家庭教育指导非常重要。
本书力图光大《周易》的太极生两仪的宇宙观及其要求与天地合德的人生观,并同现代科学的宇宙进化观、资源三角形和自组织理论等结合起来,揭示真善美三大文化领域观念迥异而逻辑相通的基元信息,旨在为建构全人类共许的价值(广义)系统垫石铺路,以促进人类走向一体化的进程。全书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审美论四编,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系统。视野广阔,逻辑一贯。结构谨严,开合自然。表达凝练,长于思辨。既不乏哲理探究的深度,又随处可见观念拓新的魅力。
新媒体技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技术相对成熟,对文化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研究的是新媒体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由浅入深地论述了文化艺术现代发展的相关内容。首先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当代转化入手,介绍了文化艺术的管理策略、音乐文化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等内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化艺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文化艺术的现代发展;最后,剖析了技术与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展望了文化艺术的未来发展。
本书是一部文章合集,根据主题分为三辑。第--辑从比较文学出发,为作者关于比较文学的论文合集,研究对象有梅里美、沈从文、白先勇、萧红等著名作家,与《围城》《城堡》等著名作品。第二辑穿越时空:打开新的思维空间,在空间上,探讨中西文艺理论的交融和交流,时间上,梳理西方文艺美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辑跨文化:建立一种博大的文学情怀,从文学进至文化,对于跨文化冲突与从跨文化角度、以跨文化的学术格局研究文艺美学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一本文艺理论论文集,一共分为四章:人类世的文与艺、比较的方法、欧陆文艺思想中的时间、对话与批评。本书收入的论文多出自名家之手,思理深湛,精彩纷呈,在不同层面反思并追问理论研究之现实感的重塑,以及知识路径变革等诸多问题及若干认知层面,对于推进当前文学理论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也有部分选自青年新锐学者,角度新颖、思想独到,有一定的思想力。所选论文都有精深的思想辨析和学术探讨,能给当代中国相关学术以很好的参考。
当别人评价某一事物时,你能否通过理性思考来提出不同的看法? 当假设某些情绪表情不好或不道德时,你是否会考虑到个体差异化? 当对某个群体动机或成就产生刻板印象时,你如何用与以往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改变? 当不同国家的人对人生意义、努力、成功、幸福的看法迥异时,你能否看清其背后的文化差别? 东西方价值观是否截然相反?如果存有差异的话,你了解多少? 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类心理的?你能否通过比较性和批判性研究来获取真相? 批判性思维是学习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对这一主张已达成广泛共识,但许多人
本书综合探讨了文化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搭建了文化学的理论架构。书中采用了作者在国外留学期间收集的大量文化学研究资料,旁征博引,融贯中西,从中也可管窥作者对于东西文化、南北文化研究的主要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
体育文化在器物、制度、精神等方面的规制来源于社会生活的规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文明史研究中,体育诸因素的关系与原生的竞技关系、竞技场域、竞技精神等,成为同构关系,并在后来影响了体育关系的构成。随着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论是在器物层面,还是在制度与精神层面,体育文化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表达方式,“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需要一个理解框架来解析这一现象,分形理论便为观察和理解体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经济社会转型中,体育产业大发展,更需要重视体育的内在文化因素、强化体育文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