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介绍大益正念茶修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对大益正念茶修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人类健康,特别是心理与精神健康的现状进行系统的介绍等。下篇主要介绍大益正念茶修最具特色的练习。向读者介绍6项正念练习——“友善的茶”“茶叶静观”“正念自饮”“正念对饮”“茶的联结”“茶山冥想”,并引导读者进行练习等。
本书尽可能覆盖到食物发展史各阶段的代表性食物,以这些食物为切入点,在满足读者审美的同时,讲透美食文化及背后的农业、历史、社会、科技发展史。本书包含了三十五节关于中华美食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作者和摄影师试图将繁冗严肃的中国数千年饮食史捣碎,通过文字与摄影,分别调入到三十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华美食里,为读者打造了一堂堂即饱口福又饱眼福的美食学术课。
《大观茶论》为宋徽宗赵佶于大观元年所撰茶学专著。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本书对原版《大观茶论》全文予以白话译注,做到通俗易懂,书中新增的200多幅图片,皆精准还原历史细节。
《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分为三卷,共十篇。《茶经》不仅从茶叶的起源、生产、器具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中期以前茶的发展情况,而且还发掘了茶的文化内涵,将饮茶提升到了艺术与审美的高度,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大雅事。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提出茶色、香、味俱佳,下篇论茶器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是对北宋风行“斗茶”文化的总结和规范。《茶录》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标志着北宋饮茶提升到了更为艺术的程度。
本书成书于至德、乾元前后。全书分10篇。书中论述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等,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经》中,陆羽继承和总结唐代及唐以前茶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煎茶法”。他制定系统的茶事规范,制作以”二十四器”为代表的茶具、茶器,并通过实地寻访茶叶产地,为我们绘制出了相对完整的唐代茶叶产区图。陆羽因其著《茶经》、开茶学的历史功绩,以及以“精行俭德”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成为对传统文化中诗意栖居的精彩解读。
本书全面回顾了一千多年来海曙茶文化的源流和精粹。尤其是唐宋以来海曙商贸业大兴,茶榷、茶馆大量出现,青瓷茶具、茶器远销海外,斗茶、玩茶等饮茶艺术深入民间。本书还聚焦近现代以来海曙茶产业的发展。以资源整合、品牌孵化、茶旅融合、网络直播等多种新形式,续写新时代海曙茶业“走出去”。本书以“茶”为切入点,展现了海曙文化的风雅和劳动人民的成就。
本书由上下两篇,共五章构成。上篇为“四川饮食文化遗产的基本体系、构成特征与保护传承”,分为三章,即“四川饮食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基本体系”“四川饮食文化遗产的基本构成及特征”“四川饮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下篇为“川莱非遗传承人体系构成、队伍建设与传承实践”,分为两章,即“川菜烹饪技艺类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川菜烹饪技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实践”。
本书以连南大叶茶发展为主题,挖掘整理连南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资料,讲述连南茶文化故事。全书分为“历史概况”“茶俗文化”“茶人茶事”“诗文荟萃”“茶企简介”“附录”6章,从作者“亲见、亲历、亲闻”的视角对连南大叶茶的品类、习俗、茶人茶事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推动连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书稿共分为十三章,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走访调查成果和实物展示,深入讲述了坦洋工夫茶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吴氏茶业家族吴庭元和“元记茶行”经营茶业的商路历程,精彩更胜茶马古道。书稿还梳理了诸多坦洋茶人为坦洋工夫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分别作了客观评价,既肯定了他们对坦洋工夫做出的历史贡献,也表达了对福安茶人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展现了坦洋工夫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书稿图文并茂,文字凝练,鲜活地写出了茶的故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