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当代哲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心灵哲学,讨论了身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实体二元论、还原物理主义、非还原物理主义、属性二元论、中性一元论、唯心论和形质论。以较为公正的立场深入且详细地探讨了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本书语言清晰易懂,深入浅出,即使没有心灵哲学基础也可以轻松阅读。非常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门教材,对心灵哲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意义的哲学内容。
本书讲述你早起的第一件事和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吗?你是否经常拿起它“只是为了看一下有没有信息”,回过神来却是45分钟后了,你也很想知道时间都到哪里去了。你是否想少花点时间在手机上,但又不知道如何在不彻底放弃手机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如果是这样,这本书就是你的解决方案。作者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易操作的“分手”计划,然后再和手机“和好”。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一段让你感觉良好的长期关系。在本书中,你会发现手机和应用程序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并了解花过多时间在手机上如何损害了我们的注意力,以及深度思考和形成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从其结构本质上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哲学理论,既博大精深,又具前瞻性。但一直以来,这一特色及其在意识论中的具体表现还未得到应有的揭示,其蕴藏的深刻的、前瞻性的思想成果也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阐释。即便是己有的阐述中也含有大量的解读空白和误读。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基于新的、发展着的理解前结构,吸收、消化和提炼当代脑科学与心灵哲学的积极成果,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发展与创新。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行为上瘾带给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物质上瘾,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它正在伤害自己。直至某一刻,发现自己完全丧失了相关行为的自由选择能力,即使刷手机、打游戏已经不那么快乐,即使知道继续做下去毫无意义,也还是停不下来。想要摆脱行为上瘾,充分了解上瘾的生理机制至关重要。本书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心理和生理原因,揭晓了上瘾的规律,剖析了“停不下来”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全面地、客观地认识行为上瘾,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自然主义曾经一路凯歌猛进,在英美哲学中独占鳌头,成为一种“正统”主张。然而,近年来这种形势开始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走向,科学自然主义越来越受到质疑,其强势地位开始动摇,人们开始对其本体论和认识论标准作“弱化”处理,从而提出各种新的自然主义形式。自然主义的弱化走向本质上反映的是心灵本身的复杂性,反映了“心性多样性”这一客观事实。
身处数字时代,我们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容易上瘾。上瘾不只与酒精、药物等化学物质有关,更加隐蔽不易被觉察的是行为,上瘾,就是那些做了之后感觉不错,情不自禁还想做,哪怕长期看来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的行为,如暴食、购物、沉迷手机、刷短视频等。本书从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生理和生理原因,揭晓了上瘾的规律,剖析了“欲罢不能”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对行为上瘾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的机制,利用全新的“无害行为”来替代之前有害的上瘾
本书旨在为他心直接感知辩护并完善他心直接感知。本论文主要是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结合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阐述他心直接感知的产生基础、理论内涵、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他心直接感知仍需解决的问题,运用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完善他心直接感知理论,并将完善后的理论应用于自闭症、人工智能和交互性机器伦理的研究中。
沈学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主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他心问题是当代心灵与认知理论领域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的问题。深入研究他心问题,既使我们及时了解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动向,跟踪西方学术发展前沿,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哲学对话之中,又能深化我们对心灵本质、心身关系问题和世界结构图景的认知,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哲学基本问题,还能使我们深刻洞察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走向,进一步明确国内哲学创新
在本书中,加博尔·马泰博士基于几十年来帮助受毒瘾和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的工作经验,以及新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以一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审视成瘾。他提出,成瘾不是只存在于少数意志薄弱者之中的个别现象,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从轻微到严重的成瘾光谱中;成瘾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个人历史、神经发展和脑化学与成瘾物质/行为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成瘾源于内心的空虚和无聊,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失败、无法自我满足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在生命初几年有被忽视或虐待经历的人,会失去正常发展与奖赏、动机、自我控制相关的
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唯物主义已经成为心灵哲学研究的基本架构和不二范式。但是,这一结果和成就远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而是经历了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哲学思维方式转变和范式革命的历史过程。从心灵的观念史来讲,心灵向来都是一个脱离了生活现实过程本身的被彻底神秘化和严重误读的纯粹概念,人类曾经对心灵概念的理解充满了种种类比、隐喻、谬误和夸大其词。因此,不能从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令人满意的种种心理现象、状态、事件和过程不仅是神秘主义论调大行其道的主要根据,更是盛产种种唯心主义二元论形式,以致于唯物主义和科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