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撰写的多篇雕塑文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史论、专题、个案和展览。史论部分从“雕塑百年”展说起,探讨中国雕塑理论发展、结构变迁与精神历史;专题部分评论了国内外雕塑艺术展览及发展;在个案中,作者对安东尼·塔皮埃斯、隋建国、安东尼·葛姆雷、殷小烽等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展览部分,作者对2006年至今的重要雕塑艺术展览做了评述,其中包括“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展”“首届中国青少年雕塑大展”“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等展览。
本书对处于复杂国际语境中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进行了现场批评。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对“艺术语言”的追问、视觉文化研究、对“主体”的追问、当代雕塑研究。本书在列举了大量代表性艺术家创作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领域的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详实的理论分析。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涉及对雕塑的基本认知、雕塑家的作品及其展览评论、雕塑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及雕塑家个人作品市场交易的行业规约等探讨。第一部分是作者对雕塑作为一个美术学学科的基本认知,从形体、质材、环境三个方面来言说雕塑。第二部分是作者指导的研究生从不同方面讨论雕塑的开放性,文章的执笔者从四川美院硕士读到各个院校的博士。第三部分是以丛论的方式评论数位雕塑家的作品及其展览。第四部分则是对雕塑案例的对比分析,以进一步研究雕塑家当代艺术的创作思路。第五部分是为中国雕塑学会所拟的《雕塑家个人作品市场交易
本书凝聚着一个美术馆的文化视野、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同时从差异化的展览理念中,也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的变化及我们共同面临的生存处境和生存困境,也深刻地反思了全球文化格局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及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焦虑体验,这其实是中国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社会不断转型的缩影,也反映了进入21世纪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身份、生活习惯和价值认同的变化。
本书共分三章:面对当下、回望历史、研究个案。主要内容包括:雕塑本体与当代思想;中西与群已——关于中国雕塑的两个问题;雕塑的物性和神性及其当代嬗变;什么是中国当代雕塑的新变化;关于当代雕塑史的写作等。
本书共分四章:美术史论;文化论丛;公共艺术文论;美术评论。主要内容包括:对南朝帝王陵墓石狮形态的比较;关中唐十八陵石雕造型风格演变略说;盛唐菩萨造像的细节处理方式;云冈石窟中的外来样式;对“雕塑”一词原始出处的考证;中国当代雕塑的转化与创新等。
本书共分四章:雕塑史论;专题研究;个案研究;展览评论。主要内容包括:开放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中国雕塑概述;深化与拓展——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雕塑的反思;暮然回首——半个世纪的足迹;国家记忆——1949年后中国纪念性雕塑与主题创作等。
本书属于雕塑艺术相关方面的著作,内容由中国木雕艺术概述、中国木雕艺术的多维度分析、中国当代木雕艺术的缘起、中国当代木雕艺术的多样化表达、中国当代木雕艺术的创作、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木雕艺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等内容组成。全书以木雕艺术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木雕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又针对木雕艺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本书对于从事木雕艺术研究与创作以及从事木雕艺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从传统石雕石刻制作技艺的角度,结合历史人文信息,来解读石雕、石刻之美,是一本记录石雕石刻传统技艺和普及传统石雕石刻文化的出版物。作者通过自己多年来对于石雕石刻的研究、对于设计施工的理解、对于石雕石刻展览的感悟、对于奏刀琢磨的体会,运用通俗的文字和简洁的语言文字,从时代背景、等级观念、设计思路、用刀之法、雕刻程序、选材造型、图案符号等方面综合立体来解说中国传统石雕石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本书可供石刻石雕艺术、传统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
本书着重探讨了关于浮雕造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规律,又增加了作者对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希腊浮雕艺术等简要的、通史式的梳理介绍,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以方便读者更快地建立起以浮雕为主线的艺术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