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的历史,从早期的灌溉农耕文明到城市国家的建立,从赫梯古王国的军事领袖到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缔造者,从腓尼基人的航海探险到伊朗人的迁徙,从古巴比伦之囚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民族和国家的兴衰,领土争夺与政治斗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共同在这片横跨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中,勾勒出一幅纷繁、丰饶而深刻的历史画卷。书中还引入大量考古资料,力图为读者呈现古代这一广袤地域的真实面貌。
《光明时代》是一部关于中世纪历史的书,作者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世纪历史,驳斥了世人对中世纪的普遍误解,捕捉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和人性。作者认为,中世纪是罗马文明的延续,不是停滞的黑暗时代,而是不同民族和地域交流、流动的时代。本书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罗马的陷落、查理大帝、维京人、战争、异端、黑死病,以及伊比利亚的多宗教等等问题,中世纪这段历史不单单是白人的叙事,也包括阿拉伯人、突厥人、犹太人的故事,包含女性的传奇。
暂无
近代日本游华知识人曾根据自己的中国体验描绘出各式各样的新“中国形象”,这些形象是在“古典中国”与“现实中国”的交互参照中产生的。幕府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知识人大致形成五种中国观类型,即“荣衰一体”、“病体待治”、“日本中心”、“文明反思”与“幽玄浪漫”的中国观。通过对日本游华知识人中国体验之比对与分析,指明近代日本人的对华傲慢端倪,乃源于明治以降日本知识人的游华体验,而“双重中国”是其中国观的主流认知方式,主要表现特征为“古今分裂”与“厚古薄今”。今天日本政要打出的所谓“价值观外交”招牌,就本质
大唐盛世,多国取之,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政治交替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于是取法唐朝,吸收了以律令法典为代表的一整套典章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在日本历史上也被称为“律令制时代”。可以说,律令制构成了日本古代的立国之基,也是理解日本古代社会历史的关键线索。而唐、日律令异同比较,利用日本保存的律令复原久已亡佚的《唐令》等等,对于研究唐朝法制史乃至中国古代史都有重要意义。日本史学家大津透教授继承了日本律令研究的深厚传统,是当今日、唐律令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作
在这个时代,网络的隐喻日渐重要。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informationage)已被称为网络社会(networksociety)。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网络处处可见。这些网络干差万别,从菌丝连接真菌的生物性网络,到铁路网络,再到现代人类赖以交流却不可见的电磁二进制网络。在当代社会,网络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学术界的边界。它成了一个动词,去社交(tonetwork)成为当代职业和私人人际交往的核心观念。而以其为基本理念的各种社交媒体(socialmedia),在近30年内,极大地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本书是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全面暴露出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为走出危机困境并调整产业结构,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多项以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该战略实施不仅强化了发达国家国内制造业发展基础,而且吸引大量海外制造业投资回流,加剧了制造产品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制造业尽管产值稳居世界第一,但正处于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期,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日益凸显。本书在全面梳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进程及影响基础上,基于中国制造业大省山东省数据,分别测度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对于这场百年前的大战,加里·谢菲尔德教授为我们全面、精辟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尤其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引入了自己的全新论述,诸如战争爆发的背景及起因、最终停战的内因、战争对世界新格局的影响,以及"一战"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等。全书共分6章,结合多年研究成果,谢菲尔德教授系统分析了"一战"前的世界形势,从德意志、奥匈、俄罗斯、奥斯曼、英国、法国等,到同盟国、协约国的建立,揭示了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以及这些国家的崩溃、覆灭及衰落;简练描述了
本书为日本著名社科丛书“岩波新书”丛书之一。作者为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加藤祐三,译者为蒋丰为著名旅日社评作家、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刊总编辑。本书延续了“岩波新书”丛书的特点,篇幅短小精炼,表达方式偏重纪实,兼具学术严肃与生动朴实,既不会设置较高门槛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又能充分推动民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全书共10万字,分为三编九章,生动描绘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的近代形象、19世纪亚洲的三角贸易以及全球一体化对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于19世纪全球一体化形成初期,东方与西方文明交会过程中,亚
本书主要运用日本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与新闻报道,辅以美英缅等国档案和访谈资料,综合考察二战后日本援助缅甸的原因,揭示“二战”的历史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厘清历史影响之有无与生成机制,进而探析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与亚洲外交,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历史和人、国家间的关系。本书通过研究发现,“二战”通过历史遗留问题、人际关系与历史认识影响了日本外交,促使日本将缅甸视为友邦并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缅甸精英的国内地位和日本摆脱战败阴影的企图是历史产生影响的重要现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