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了解维京时代提供了一个迷人的全新视角,传统的维京人历史以英格兰为中心的描绘话语,实际上只展示了维京世界很小的一部分,作者打破这一限制,为读者呈现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的庞大贸易和征服网络。以一颗由红玉髓制成的小珠子为引,从发现它的英格兰墓地追溯至它的起源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作坊,读者的视角从西欧转向北欧,再一路向东来到君士坦丁保和印度洋。作者将最新的考古发现作为基石,以前沿的科学方法为工具,让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读者既能穿梭回一千多年前,进入复杂而相互联系的维京人世界,也能看到那
在重要时代见证者的文字中,感受德意志民族群星闪耀的精神与文化。德意志人——骄傲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民族?如果你让这些人自己进行评价,就会发现所谓的民族自豪感不甚准确。从瓦尔特·冯·德·沃格尔韦德到路德、康德、席勒,再到海德格尔、布莱希特和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德意志人》集结了德国文化名人和著名知识分子的各种观点。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德意志”民族身份的批判态度。约翰内斯·弗里德旁征博引,呈现了中世纪以来,德意志诗人和思想家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如何认知自己民族的品质与价值,又
虽然欧洲一众“帝国”在1945年以后走向衰落,这片大陆再也不像1914年以前那样,充当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欧洲此后也进入了一个异常繁荣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西部经历了彻底的社会民主化进程,出现了现代福利国家、自由的公民社会和稳定的民主政体;欧洲东部也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工业化运动、扫盲运动和社会保障运动。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九卷,作者哈特穆特·克尔布勒以数据和案例精准地展示了,在冷战背景下,欧洲东西之间和南北之间的固有分歧虽未消弭,但各国在政策和民间文化等方面已
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七卷。19世纪下半叶,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员、商品和理念在整个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流动,通信的发展更是让这一进程大大加速。未来似乎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然而,巨大的变化也引发了质疑。对物质主义、环境破坏、不平等、压迫、殖民主义和暴力的批判,与进步以及对进步的普遍信念相伴相随。这个时代既有国家竞争和民族划界,也有各种跨越边界的合作,它们共同塑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各种关系,使欧洲奠定了影响至今的物质和思想
1789~1850年,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时代从毁灭性的战争阶段过渡到了漫长的和平阶段。政治动荡和经济活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欧洲却从世界中急剧撤退:全球帝国在很大程度上解体了,美洲的新国家取而代之。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六卷,安德里亚斯·法尔迈尔生动地描述了革命与改革时代的欧洲,并探讨了政治动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经济变革带来了政治革命,还是革命为欧洲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条件?这是本卷想要讨论的问题。
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三卷。贝恩德·施耐德穆勒以精湛的写作技艺,完成了一部思想性与文采兼备的欧洲史著作,其时间跨度为1200~1500年,从斯陶芬王朝统治讲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作者从蒙古入侵、鼠疫暴发和发现美洲这三个重大事件出发,纵向剖析了欧洲事件史、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和心态史上的深刻变迁。罗马和拜占庭,皇帝和教宗,智识传统和挫败经历,奥斯曼帝国的登场和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在欧洲中世纪晚期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上,这些都是浓墨重彩的部分。
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四卷。自宗教改革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欧洲处于信仰纷争的阶段,这种紧张状态蔓延到整片大陆,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在此期间,随着扩张的开始,欧洲在地理上突破了自己的地平线,其社会经济也因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这一阶段的欧洲历史也充分彰显了传统与革新的角力。
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五卷。从1648年到1789年,这个“漫长的18世纪”里,欧洲各国以及受它们影响的世界其他地区经历了深刻的政治变迁。专制国家陆续兴起,它们在国内战胜竞争对手,也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没完没了的血腥暴力,例如与土耳其人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北方战争、西里西亚战争,以及史上“第一场世界大战”——七年战争,也给这个时代打上了印记。然而,国家冲突也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变革尤其表现为新的思考、新的表达以及新的评价方式,在充当斗争工具的“启蒙”概念的引领下,它们逐步发展成了一场
如今欧洲人的记忆中,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像1914~1945年一样历历在目。在此期间,数百万欧洲人在前线激战、后方轰炸、饥荒、瘟疫、大屠杀、种族清洗和内战中丧生。有关经济动荡、物质匮乏和社会冲突的记忆亦刻骨铭心。可与此同时,世界大战的时代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科学突破、激动人心的文化实验以及知识界的百花齐放。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八卷,鲁兹·拉斐尔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欧洲如何成为现代的实验场。他巧妙地将一系列发展线索汇聚起来,向我们描绘了这片踉跄着探寻新秩序的大陆;但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到了全球化的2
从文艺复兴之初,历史学家们就开始着手研究罗马尼亚人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特性及语言。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罗马尼亚人的前世今生、他们在欧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专业且正统的历史论述,更是频频见诸历史教科书和不同渠道的大众媒体。尽管如此,但从一方面来说,这些内容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学科一向很难界定,它总摇摆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在史学与神话传说中周旋,或是真实事件的记录,或是有感而发的随笔,亦真亦幻。另一方面,在探究罗马尼亚民族历史的过程中,总会介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