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胜之书》是汉代氾胜之所撰的一部农书。书中记载了当时劳动人民种植稻、黍、麦、大豆、麻、瓜等的种植方法,还记载了区田、溲种两种极其重要的耕作方法。该书久佚,后人从《齐民要术》等书的引文中重辑该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农史学家万国鼎、石声汉等先后对《氾胜之书》进行了整理。万国鼎先生所整理的成果即为《氾胜之书辑释》一书。该书在校辑《氾胜之书》的基础上,对《氾胜之书》进行释证。由于校辑完善,释证清晰,《氾胜之书辑释》成为研究《氾胜之书》的必备之作。 《陈旉农书》是宋代陈旉所编撰的一部农书。
在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现代生态农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本书回顾了生态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特征标准与典型模式。本书重点分析了不同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并全面评估了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发展的保障措施。
粮食安全是落实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基础、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是落实“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稻农一手调查数据,在分析稻农绿色生产技术来纳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土地流转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和非农就业市场发育限定条件下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决策,并考察了社会资本在三大要素市场发育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中的连接作用。本书可以为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乡村地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供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管理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系统总结了早期农作物遗存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植物大遗存、微体遗存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部分早期农业起源、发展和传播的新证据,以及气候环境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业起源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本书以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13处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植物考古分析和14C年代测定,揭示了全新世中期中原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炭化模拟实验,确定了粟和黍种子炭化的温度区间,为旱作农业粟、黍比例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埋藏学依据;通过中国考古遗址1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在2014年第i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的。编写团队本着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理念,以理论知识实用、够用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全书共分为课程入门和6个模块,内容包括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生态农业的技术类型与模式、生态农业实用技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以及外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本教材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既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生态农业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本教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