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作为研究对象,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对纂修过程中的采进、筛选、编校、删改、禁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总目》的现存稿本、诸阁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浙本、殿本《总目》“小说家类”提要,勾勒四库小说观念和著录体例的生成历史。
《国学指导二种》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两部指导年轻人如何阅读国学经典的作品的汇编。《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为1923年春,《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并“督责甚急”,先生“竭三日之力”完成。书稿从“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韵文书类”“小学书及文法书类”“随意涉览书类”等六个方面,为年轻人开列了一份国学经典阅读书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任公先生1923年在清华学校的讲义。书稿论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史记”“荀子”“韩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季羡林谈国学》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所写有关国学的精彩文章,从“国学漫谈”,到国学的范围,再到国学的重要性,通过引证举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国学”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季羡林对国学、人生、道德、文化、治学等领域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对国学的探索成果。
本书是一部介绍经学和十三经的学术普及读物,初版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本书在结构设置上既重视每一部儒家经书的介绍,又注重经学史的梳理,可谓有纵有横,纵横交错。全书都渗透着浓浓的历史意识,即使是介绍每一部经书,作者仍极重视经书撰述人的身份、经书传授的源流、历代解经的差异及与经书有关的史事,并不是就经说经,而是从更宽广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讨论经书和经学。本书谈论经学,行文简明洗练,平易畅达,使读者很容易深入经学之堂奥。
本书包括《古籍举要》和《版本通义》两种。《古籍举要》和《版本通义》二书为钱基博(1887-1959)所撰国学普及读物。钱基博,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现代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博学精思,著作等身,经史子集均有论著,尤擅长章学诚文史校雠之学。《古籍举要》原名《后东塾读书记》,乃钱基博教书读《东塾读书记》时随记而成的,凡共分十七卷;《版本通义》是钱基博最主要的版本学著作,分原始、历史、读本、余记四个部分、被当代学者称为版本源流学的开山之作。
青少年了解北京这座城市和北平的故事对于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国家认同感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设置的右北平郡。西晋时,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1368年,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北平改为北京。这座城市,是一个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都,
本书为启功的“猪跑学”讲记:文学源流、思想变迁、文化艺术、典籍巨著是怎么回事,《论语》《千字文》《红楼梦》该怎样去读……寻觅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根脉,一本书读遍文史哲艺。
本书共分问道经史、社会生活、文以齐家、职场管理、学校教育、经典学习、历事炼心等部分,较之前两辑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所探讨的层面也更加深入。作者往往是通过或三言两语,或沉默不语,或一首普通的歌曲,抑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稍微加以回应,即可令提问者茅塞顿开,阴霾尽散,令提问者深得中华文化的奥秘。
本书为明代万历中后期至清代雍正时期前后一百二十年间《诗经》研究史,深入分析了重要学者如郝敬、何楷、冯复京、钱澄之、朱鹤龄、陈启源、顾炎武、姚际恒、毛奇龄、王夫之、孙承泽、冉觐祖、方苞、李光地等的诗经学,立足于文本和学术史视野,全面梳理这一学风转变重要时期《诗经》研究观念、方法的演进趋势,明清学者对诗序、毛传的认知过程及其在学术上的影响,讨论了汉学风气和考据兴趣的兴起,并对科举文化、商业出版与诗经学的关系,类书与经解的交互,清代官修《诗经》注本的传播与影响等都做了细腻考察。
《群经平议》三十五卷,清俞樾撰。《群经平议》为清经学大师俞樾经学研究之重要著作,全书考证对象为中国文献典籍中最重要的十三部经书著作,包括我们通称的“十三经”中的“十二经”(《诗经》《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尔雅》”,另添入《大戴礼记》一书。考证内容有经文衍字,有字义训诂,有名物制度,大要以“正字”为主。以音声求义训,从而明经旨。此次校点,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二十五年《春在堂全书》本为底本,以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校点者张鈺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