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义疏是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著《明夷待访录》一书的深入解读和注解。本书以原著为基础,对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观点。 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主张实行法治而非人治,提倡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强调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在义疏过程中,不仅对原著中的字词、句式、典故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本书是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收录论文19篇,展现近来清代学术、思想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本书所收论文既有对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宏观考察与理论探讨,从整体上梳理了百年来清代学术发展的脉络,反思、检讨现有学术史论述。又有对清代重要学者如惠栋、戴震、阮元、江藩、程恩泽、郑珍、刘宝楠、康有为等的深入研究,清晰把握其学术特质,在学术史、思想史脉络中定位其价值。同时,新材料、新视角、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近来清代学术、思想研究的重要表征。本书部分论文
《简读吕留良》再现了吕留良时文选本风行天下的盛况:其自产自销的风盖楼时文,应试学子人手一册,其隐于时文评选本的反清思想亦因此流播深远。本书还细述了吕留良死后遇难的前因后果:其死后近五十年,曾静案发,曾自述受吕留良影响而反清,雍正出奇料理此案,赦免主犯曾静,吕被剖棺戮尸,并牵连至族人亲友……
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其思想精要。丛书作者皆为各领域学术前沿学者,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短短十余万字,清晰简练阐述中外大家生平、思想,让读者快速读懂大家。丛书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到纸张选择、印刷力争精益求精,成就视觉欣赏与阅读体验于一体的大众读物。 《简读王夫之》一书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王夫之的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呈现了一个堪比不食周粟之伯夷的士大夫形象。他义不仕清,拒绝接受清廷馈赠,甚至因朋友降清为官而与其绝交。读者可从书中了解到王夫之批判程朱理在气先观
顾炎武为清学开山祖师,清代六大宗师之一。本书讲述了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顾炎武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教训,重新审视传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其远见卓识,建构民族复兴的蓝图的历程;分析了他在哲学、史学、道德伦理、经济政治、文学诸方面所作出的新的理论建树。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 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其思想精要。丛书作者皆为各领域学术前沿学者,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短短十余万字,清晰简练阐述中外大家生平、思
实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实学思想家颜元的学术著作,书中对颜元的成长经历、学术渊源、核心观念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涉及颜元实学思想的多个方面,包括实性论、为学论、实事经世论、教育论,揭示了颜元实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颜元实学思想的视角,同时也为学界研究颜元思想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详细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阐释了学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分析清代的学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诸多新见解,是公认的空前佳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淘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王船山画传》从王船山出生到病逝的生命时间为经,以王船山先生生平所到之地、所做之事为纬,全面系统而直观地展示王船山曲折坎坷而伟大的一生。《王船山画传》作者历经二十多年,在写作《王船山传》一书时,沿着王船山的行踪采访知情人,积累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现经梳理,形成3万多字、340余幅图片、80余篇文章的《王船山画传》一书。全书图文并茂,在先生诞辰四百年之际编辑出版,无疑对纪念船山诞辰、弘扬船山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晚年在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一部荟萃式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与其早前的相关论述相比,更为成熟,在保持了自身语言、思想特色的同时,又以专题、专人等模式深入研究。作者试图探索在清代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学术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合而视为一个独立的思潮,进而找到这一思潮与其前后历史时期所出现思潮的联系。本书的论述中,体现出梁启超研究的,既不再是数千年旧史家对封建王朝文治的歌颂,也不再是历代学者对一己学派的表彰,而是一个历史时期学术盛衰的全貌。
王夫之与黄宗羲和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本书抓住了王夫之的精神脉络,展示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突出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英雄情结;二是着力塑造辩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刚毅个性;三是发掘人性的闪光和高贵的人格力量;四是彰显书生报国,信仰至上的理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