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统计学的书已经够多了,为何还要再来一本?更何况,作者还不是统计学家! 统计学家很友善,统计学很有趣,但是他们想解决的难题和你想解决的难题不是一码事。事实上,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很多时候,他们针对他们的难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会使你的难题变得更加不可解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统计学家的任务是确定参数估计与总体推断过程中的难题,然后尽可能解决。他们可以保证给你一个最佳的答案,但前提是你必须已经知道正确的模型。但是,在社会学里(以及多数社会科学里),我们并不知道正确的模型我们并未完全掌握这个世界中发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决定出版《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ocialResearchMethodsReview)丛书,对已有的方法或方法实践进行总结和评论,对正在发展的方法做综述和推进,以及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法进行设想和探索。希望通过这一丛书推动方法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并为中国的社会
本书首先介绍图论及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进而对典型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线性回归、聚类算法和分类算法,以及代表性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对抗生成网络等)进行基础性介绍,最后从网络基本理论(三元闭包、聚集系数等)出发介绍了强关系和弱关系的应用和联系,从选择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阐述了同质化的形成原理,并且阐述了网络极化的形成机理与度量方法,进而从节点权力的角度阐述社会权力的核心内涵。
本书以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吴泽霖为中心,通过描述其知识生产的个人史背景、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西南民族研究的多样范式、民族学博物馆实践与种族研究等,对吴泽霖的学术与人生进行全方位阐释,以小见大,分析近代“西学”传入中国后遭遇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以此来呈现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的多样图景,为我们今天构建自主的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提供一个个性化的解读。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本卷共收集了鹦鹉秘授的社会学方法,也谈差序格局的经验测量,个体导向方法的理论缘起、实例引用及评述,误读与如何提问——韦伯理解方法论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文化背景与受访者响应行为,因果关系计量方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改进,ResQ:一种基于现实主义逻辑和QCA技术实现跨学科理论构建的新方法,行动案例教学法: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行动阻隔的社会工作教学探索,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婚姻家庭
本书是一部带着知行合一的追求对风险社会进行哲学观察和思考的著作,对工业社会中的普遍主义必然性和形式化进行了反思,揭示这三个方面的追求造成的社会割裂,以及最终将人类领进了风险社会。 全书对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后出现的去等级化非中心化和个体性解构的趋势作出解读,认为其中包含人类社会根本性变革的隐喻,即工业社会在整体上正在遭到否定,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开辟道路。 作者认为,风险社会使人的生命价值再一次凸显出来,而且人的生命价值是植根于人的共生共在之中的,是需要在人的共生共在中加以实现的;风险社会将
本卷共收集了碾碎的整体网研究,由“理想类型”论概念的建构原则,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大数据大在何处:数据量大的价值及分析策略,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转变与方法革新——兼论西方生命历程研究的新进展,从文本到社会知识:基于文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综述、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与ABM,中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比较与方法论反思,质性方法研究空间的潜能与挑战等九篇文章,对社会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卷共收集了五城市调查最终调查数据产生始末,从KKV到TTC:近30年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本质性研究方法论著作,基于沙堆模型的国家动力学研究,E问卷实务流程探索与趋势展望,年龄-时期-世代模型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科学应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综述:内涵、操作与应用,学术研究:瞄准无知的认知行动,打磨田野手艺:北京市A区日结工市场调查反思,新化文印产业研究的过程和思考,有关测量概念的三个故事与一个教训等十篇文章,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分为15个章节,详细介绍了社会研究从问题选择到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不同取向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设计与评估。不仅如此,本书运用了相当一部分来自学生项目和已发表作品的研究实例,恰当地展示了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基本原理,始终强调方法的选择应与研究问题相契合,并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研究设计,十分便于初学者学习和使用。这样的实用主义视角能使研究问题更加明确,帮助研究者完成高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