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生就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儿童是天生的美学家。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本书首先从语文、美学、核心素养、儿童与教师的维度,分析美学与语文教学的密切联系。接下来重点讲述了笔者探索“向美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从“向美课堂”的关系美、教学美和教学案例三方面,生动形象而又立体地地勾画出“向美课堂”的样子。笔者来自一线教师,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更多的是教学实践和反思,每一章节都有笔者课堂教学的真实案例或精彩环节,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若有所思。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本书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阐释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将儿童的美术学习恢复到最单纯的目的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陶冶性情,在玩中享受创造的乐趣。让孩子们在艺术天地任性地探索,按自己的意愿沉醉于每一次艺术创作。作者在美术教改洪流中坚持深度探索,以社团开疆扩土、课堂普及并进的双线交融式美育形式发掘出一系列孩子喜闻乐见、培养视觉语言的活动,引导学生创作出一批批富有童趣和创意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以美术特有的属性和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美术的育人价值。
本书是小学践行习性教育的路径展示与经验推广。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开发了38门拓展课程和68门个性课程,本书收录了其中大部分课程,每门课都经历了实践和研讨的验证过程;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六习课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梳理,阐述了习性教育中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课程理念、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多个途径、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方式,最后还介绍了家校共育和团队建设的措施与活动。
本书以绘本为载体,运用儿童哲学开展小学生命教育,是上海市三灶学校绘本阅读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成果。书中深入探讨了在小学阶段运用儿童哲学和绘本阅读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认知能力。通过对绘本的精心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巧妙设计,本书展示了如何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 书中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乡村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不足,随后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绘本阅读课程来弥补这一不足。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绘本、如
《微习作里看世界》精心编撰六本套书,专为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稻花香里说丰年》聚焦日常写作,传授朋友圈文案撰写、读书分享窍门、采访录撰写要点及户外比赛描写技法;《这个节日,“社牛”出没》针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五大传统节日,给出场景描写妙招,助学生生动展现节日氛围;《热火朝天的劳动课》围绕学做家务、户外野炊等活动,细致讲解制作过程的描写要点;《含羞草,NO!NO!!NO!!!》着眼交际场景,为辩论赛发言、新闻稿编写等提供写作技巧;《把科学课写进微写作》为倡议书编写、体育赛事直播
本书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傅雷小学“第四轮上海市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种子校”项目研究成果。记录了傅雷小学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新课标提出的新的学习样态,开展的深入学习、思考和校本实践。主要内容分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案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尝试回答了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如何在新课标下有效地实践跨学科学习等关键问题,第二部分收录了多个具体的优秀跨学科教学案例,力图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具体工作提供参考。
谷春红,女,汉族,197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绥化人。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大连交通大学,中级馆员,分管教材管理工作。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以来,持续推进本校教材信息化系统建设。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4项、主持JY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学技术研究项目6项。李林,男,汉族,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营口人。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大连交通大学,讲师,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和学生工
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一高效工具来增强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新性的学习工具,能够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英语阅读与写作中的复杂信息,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借助思维导图,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捕捉文章的组织结构,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进而显著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一方法还能激发写作灵感,辅助构建文章大纲,有力推动写作水平的提升。 通过阅读本书,学习者将精通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实践中,无论是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还是深化与拓宽写作的表达,思维导图都将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长沙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依托周边各项资源,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建构了以核心素养导向为目标,以全学科融合为课程内容,以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核心素养评价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建构全学科课程的实施路径目标、教师专业提升目标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以横联纵贯、多维整合的方式建构学校全学科课程目标体系,将课程、教学、管理、评价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育人方式、教学方式及学校文化的深度变革。
书稿从当今教育变革的主要举措及主要特点谈起,介绍国际与本土视野下的项目化学习,重点介绍本校项目化学习课题的研究概况。从本校项目化学习的课题研究设计、研究基础、研究实施、学科探索、研究成果等详细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聚焦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学生案例)个案分析,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测验数据、学生展示成果、学生项目化学习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家长反馈等。聚焦于专业发展提升的多元化能力延伸,总结教师项目化学习教学心得,建设专业发展渠道、推进教学技能提升、展望未来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