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真实的叙述,体现了神祗妖魔叙事的同源关系或者差异特征,言说着人类族群间相互影响的文化事实。本书在比较文学与文化的视域中,分析诸多经典案例,力求探明不同文本之间的流动性、互通性和变异性,以疏明神话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
本书兼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研究方向,导读了韦斯坦因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1968)、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评导论》(1993库尔提乌斯的《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1948)、丹穆若什的《什么是世界文学?》(2003)等具有奠基作用的重要书目。本书针对国内教学和科研实际,以中文译著为基础,参考英文原(译)著,补充相关语境资料,梳理作者思路,衡定其学术价值、理论贡献与当代意义,校正或完善个别译文,以平易通俗的语言讲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要学术名作的理论框架、主要观点和论辩思路,力求既使国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和《小说机杼》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继之而来的《私货》则证明,他不仅是犀利批判当代小说的冷面判官,也是一位善于发掘小说优点的欣赏者。通过这25篇热情而闪耀的批评文章,作者不仅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埃德蒙·威尔逊这样的经典作家,也将自己对文学百科全书般的理解举重若轻地应用到对当代最重要作家如科马克·麦卡锡、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V.S.奈保尔等人的分析上,甚至还收入一篇作者
圣杯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本书以人文主义兴起后西方作家对圣杯意象的重新阐释为起点,厘清其不同时代的象征内涵,力求深入挖掘圣杯意象的文学性以及文化特性;同时,探讨了圣杯意象的传承性及其与西方文学和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探寻促进当今圣杯热全球化的精神动力源,分析文学、民族、文化三者一致的整体性内涵,以此把握西方的大众文化以及当代文学的发展走向,并以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乌托邦是许多理论家科幻批评的关键词,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中居于核心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幻文学的密切联系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达科·苏恩文发起的科幻批评标志着西方科幻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自此以后,乌托邦逐渐演化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的终极视域。本书分析西方科幻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转向的成因,深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幻批评的乌托邦视域。在此基础上,对苏恩文、詹姆逊、莫伊兰、弗里德曼等学者的科幻批评理论进行具体而微的深入研究。
本书从外国文学的万千宇宙中撷取近百部经典作品,以古希腊罗马文学经典《荷马史诗》开篇,延续至中世纪的民族史诗,再历经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又解读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最后收篇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诗篇《荒原》,凸显外国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思考建构,既重视文本经典研究,也关注经典之间的脉络;既从主题内蕴、结构脉络、人物塑造、情感旨归、审美意境等方面开凿经典的“新意”,又探索了新时代外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本书具有学术理论性和可读性,有助于提升教师对外国文学经典的解读能力,还有助于文学专业学生的
从时空旅行到末日危途,从外星文明到生化危机,科幻小说拓展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认知。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幻教育”也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科幻阅读,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世界;科幻写作,促使读者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本书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科幻小说赏析与创意写作”编写,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政提升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习者从不同主题对科幻小说进行切片式赏析与写作尝试。
《南洋的幻象——拉美西葡文学札记》收录复旦大学中文系邵毅平教授所撰有关拉丁美洲及西班牙、葡萄牙名家名篇文学笔记。包括《活着为了虚构》《六点钟到达的女人》《迷失东京》等。作者从中国视角出发,放眼世界文学版图,研究剖析为中国广大读者熟识的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等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时不时引入中国文学名著,以为比较文学的对象和参照的基点。
本书是伍德的首部文学评论集,出版于《小说机杼》之前十年,是他的非凡才能所登上的第一个展示台。彼时的伍德已于评论界经过多年磨砺,他博士甫一毕业即获“英国新闻奖”,又于英国最知名的杂志之一《卫报》的文学评论版担任过五年主笔,由此造就了《破格》中既新鲜又老练的破竹之声。全书以对十六世纪巨作《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的评论开篇,一路推进到近年在中国读者中形成阅读风潮的塞巴尔德,每一篇文字中都既埋有关键的文化脉络,又道出了伍德的独特见解。此外,本书中虽然每篇评论都是独立成篇,但组合在一起,亦折射出近几个
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的起源之作,也是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常备工具书。与《欢欣岁月》一起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理论双璧。凡是关心和热爱儿童文学、关心孩子的人,都绕不过这一本书。《书,儿童与成人》创作于1932年,为法国及全世界打开了一个当时少有人关注的领域: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这让当时的作家及出版人看到了为儿童写作的独特魅力,意识到为儿童创造一本小书的珍贵意义。阿扎尔不仅从纵向(即时间)叙述了儿童文学的现实发展状况,对儿童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及一些经典读物和作家进行客观评析。而且他还凭借开阔的眼界和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