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本书作者考察了五四、大革命前后、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心理,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现象的描述,而试图探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注重追问文学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因此具有思想上的深刻性。而她特有的感悟式的批评语言,鲜活而丰沛,饱含自己的生命体验,令人感到生命喷薄的力量,因此其批评本身也是"文学"。作者因“在对象世界中体验自我的生命”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品味和个性,这种主客观的融合成为其一以贯之的研究风格而延续至后来的明清研究中。本书为赵园先生第一部学术专著,初版于1986年,本次收入
本书是文学研究中最见功力的作家论,以郁达夫、老舍、吴组缃、张天翼、沈从文、路翎、骆宾基、端木蕻良、萧红、张爱玲十人为主,论析了现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作者通过敏锐的感受和独特的诠释,深入到作家精神世界,再去对作品进行社会定性和艺术判断,从而她的每一个“作家论”便摒弃了主题先行,而最大可能地贴近每一个作家;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兴趣又是她所有研究的动力和出发点,并贯穿始终。这使得她的研究入乎内而出乎外,既有切身的感性体察,又有冷静的理性剖析,本书也成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论著作。198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新诗导读类教材,按时间顺序和诗歌流派,依次介绍了二十年代的初期白话新诗自由体新诗前期新月派早期象征派;三十年代的后期新月派左翼诗歌现代诗派;四十年代的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进步新诗等。每章综合论述了这一流派或群体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对其代表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精心选取诗人的代表诗歌进行导读与赏析。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期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新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本书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发展沿革为基底,以对古代诗歌作品的分析与鉴赏为导向。我国古代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本书分别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唐代时期的诗歌、宋元时期的诗歌、明清时期的诗歌五个部分的内容,不仅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诗人、作品、风格进行了分析,还整合了各个时期的诗体流派与作品鉴赏内容。本书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了探究与鉴赏,研究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瑰宝,像李白、杜甫、王维等星辰,更是光耀千古。本书选取的两百余首作品,几近历代传诵的名篇,有近体律诗和绝句,有五七言古诗或长篇歌行。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诗篇,除了列有诗人小传,每首诗后均有注释和解读。
宋人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谋发展,形成了与唐音迥然不同的宋调。本书收录近百位代表性诗人的经典作品,作品大多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筛选。诗选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大致按作者生年先后为序。作品原文有异者,择善而从。是一本兼具文学素养和艺术风貌的汇编作品,值得品读和领悟。
两宋词坛,名家巨子如众星争辉,佳篇秀句似百花争艳,时至今日,宋词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给读者以妙不可言的美感享受。 作者的编选原则,一是尽可能兼顾到在不同阶段对词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流派和代表性词人;二是既把握住大家,也不偏废有佳构的小家,力求历代传诵的名篇不致遗漏。每一首词都是一个世界,都是词人开辟的一块天地。面对这么一个丰富的世界、美妙的天地,作者在每首词的赏读中,尽可能地根据词人创作的年月、地点、际遇、心境、意图及惨淡经营的匠心作一番简明扼要的阐释剖析。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以梁山好汉为主角的《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便以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朴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作者认为《水浒传》并非完全虚构,其中描写的一些人物,与正史中的某些人物特征颇为相似。被写进小说里的除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之外,很多民间故事、稗官野史的东西不可谓少。另外也有很多能够反映宋代世态和生活方式等原本生活面貌的素材。本书以《水浒传》和史料为依据,透过文本与史料的考据,带领读者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的有趣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