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羁縻与统治:中国古代边疆民族朝贡制度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东北边疆民族为中心;天下·国家·边疆民族;先秦东北古族与中原政权的朝贡关系;辽东设郡县考;护乌桓校尉府探析;论唐代中央政权对契丹、奚人地区的羁糜统治;铁骊新考;金代东北民族区域设置研究等。
本书着眼于迭部丰富的文化资源,本着挖掘、传承和创新迭部文化遗产的宗旨,选择收录15篇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论文,主题涉及农林牧复合系统、地名、服饰、葬俗、社会组织、青稞酒酿造技艺、民俗信仰、民歌、村规民约、红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材料。
本书收录了《神秘的彩陶,文明的曙光》《轻轻抚摸历史的年轮》《曙光初照下的幽燕大地——记北京几处著名的新石器遗址》《镇江营断想》《平谷上宅遗址》等文章。
本书辑录唐宋名人歌咏、记述闽都的诗词、文记及题刻。本书所收诗文咏记范围包括福州城区及其周围山脉,如鼓山、方山、旗山、北峰等。本书所收诗文均采录自正史、地方史志、作者诗词文集及摩崖题刻等。
本书共分十二章。全书遵从写实和雅俗共赏的风格,分不同章节对有关桃源溪流域的资源概况、自然与人文景观、历史人物及其掌故、信俗及民俗、红色文化、发展成就等进行客观记录。
本书全面涵盖寿县24个乡镇中有富有地理意义、历史意义、人文意义的遗迹、地名加以书写,如寿春镇、隐贤镇、瓦埠镇、八公山乡、安沣塘等地,每个地名中都蕴含着一段故事。本书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各地地名的变迁出发,带领读者领略寿县地名变化中涵盖的文化底蕴。
该书为成都地方文化研究图书,是在《认识金马河》《成都擦耳岩》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篇分别围绕天府之国母亲河和古代成都水道及水运码头进行研究,第三、四篇分别介绍了古代成都水码头附近的历史故事和一些文化名人。该书融合了《认识金马河》《成都擦耳岩》两本书中的部分重要内容,指出古岷江在都江堰分水后形成的两江为母女江,外江(金马河)被层层分水,长期承担排洪泄洪功能,堪称天府母亲河,书中还重点介绍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对追溯老成都历史记忆、宣传巴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包括南苑溯源、文化根脉、世纪承接、时代高标、乡贤人物、桑梓风情等六个专辑,分别反映南苑的历史渊源,南苑的文化史脉,在世纪之交南苑的变革,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乡贤中的杰出人物,南苑的乡土人情等。
本书分十卷、八纲(地理、建置、食货、官师、选举、人物、艺文、丛谈)、五十四目。该志书在“纪田赋备载明制,‘三办’款目细数,较他志为详”“纪乡圩必详述田亩分数、水道源委,为经野之要”“述风俗,甄善而不讳恶”方面,为我们保留下秀水建县后经济、政治、习俗的相关史料,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此外,该书《艺文志》设有三卷,文稿的容量几乎占全书一半的篇幅。其内容选取本地作者或外地作者记述当地历史、人文、风情等诗歌三百余首,各类文章近七十篇,虽然选择多有重复,不够精炼,但为我们保留了重要的资料。
本书为记述福建省上杭县溪囗镇红色革命历史的资料集。书稿通过革命史概述、老红军回忆录、革命基点村革命史、人物传记、相关研究文章和红色旧(遗)址、红军标语等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溪口的红色历史。其中开展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扩大红军和拥军支前,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程,反映了溪囗镇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巨大的牺牲,做出重要的贡献。该书稿经过了上杭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