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天球坐标基准(深空基准)、地球坐标基准、重力基准、高程基准、地磁基准和时间基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观测技术、建立和维持方法进行了系统性介绍,着重介绍了航天技术在时空基准建立与维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综合导航定位定时体系下各类基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内容涵盖天球坐标基准(深空基准)、地球坐标基准、重力基准、高程基准、地磁基准和时间基准等七类基准。采用专题化章节设置,对各类基准的基本概念、观测技术、建立和维持方法以及具体实现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在传统雷达测高技术基础上,系统介绍基于新一代雷达高度计的双星跟飞海洋测高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和水下导航定位等领域中的应用。全书共9章,首先概述了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接着详述了卫星测量海面高原理,包括卫星测高基本原理、误差改正模型和卫星测高误差改正项的时空特性。重点论述了传统微波雷达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的测量原理以及GNSS-R海面高测量原理。然后全面阐述了双星跟飞卫星测高原理及其海面高差测量误差模型。在对测高卫星绝对定标与相对定标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性介绍后,着重
点云是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离散点集,也是对物体表面几何的离散采样。三维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点云数据的获取更加简单方便。但是,由于测量环境的干扰和测量对象的材料反射问题,三维测量数据会包括含各种噪声、离群点,且特征采样不足。另外,由于大尺寸测量对象的结构限制,通常需要多次拼接,噪声、细节丢失等现象更为严重,严重制约了点云数据的后续应用。本书是作者专注在三维测量点云质量智能优化领域内多年的研究积累,重点围绕三维测量点云质量智能优化的核心理论与方法,包括传统数据优化算法、基于点表征学习和图表征学习的测
本书针对海底中小尺度的地质异常勘测和浅海区潜艇导航对水下动态重力测量的迫切需求,以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捷联式水下动态重力测量系统为基础,对多传感器融合的水下重力测量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着重对水下重力测量的理论基础、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水下重力测量的误差补偿方法以及非完备数据集下的重力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水下重力测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GNSS技术已成为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其应用创新依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GNSS技术变革了原有的地表和大气监测方法,并且与大气科学、水文学和海洋学深度交叉融合,已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新动力。已有的GNSS气象学已不能充分涵盖GNSS领域的应用创新,亟需对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梳理和整合,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科研积累、理论创新和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提出了GNSS近地空间环境学的概念,其内涵包括GNSS导航、定位、授时,GNSS气象学和GNSS反射测量学,研究对
随着GPS的现代化、Galileo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BDS-3的全球组网,新一代导航卫星均能够在三个乃至更多频点播发导航信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正式进入多模多频兼容互操作的时代,多模多频也为现有GNSS高精度定位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基于上述背景,本书围绕多模多频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PointPositioning,PPP)中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对GNSS时空基准、PPP基本模型与误差处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围绕PPP钟差估计、相位偏差估计、模糊度解算策略,以及区域
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共视比对技术,距今已有40多年。本书围绕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共视时间比对技术,结合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重点介绍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共视比对技术及对共视比对技术的改进和拓展应用。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共视比对技术的介绍,包括比对原理和影响共视比对的误差源分析;第二部分为共视比对技术的改进方法,包括将共视比对应用于授时和溯源;第三部分为共视比对技术的拓展应用,包括在远程时间校准、时间频率复现中的应用,以及共视比对思想在空间站时间比对中
本书围绕卫星导航系统中未知扩频码条件下BOC调制信号接收处理技术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BOC调制信号在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概述、未知扩频码BOC调制导航信号的同步滞后处理技术、未知扩频码BOC调制导航信号传输码流的获取技术、基于同步重构滞后的信号捕获跟踪定位方法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书结合作者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从定位原理、测量作业、数据处理等方面对GPS定位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分2编,共12章,主要内容为:GPS概况,GPS测量中所涉及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组成及信号结构,GPS定位中的误差源,距离测量与定位方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GPS网及其建立,GPS测量的技术设计,GPS测量的外业,GPS测量中的数据格式,GPS基线解算和GPS网平差等。附录对北斗卫
本书内容包括:概论,尺寸极限与配合规范及图解,尺寸公差的规范及标注图解,尺寸链及计算方法,圆锥、楔体公差与配合规范及图解,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的关系原则及应用图解,尺寸精度与配合的设计及应用图解,尺寸及圆锥的检验规范及应用图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