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作者从公共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角度,从我国猴痘防控的实际情况出发,参阅众多医学文献,以猴痘非流行国家出现的猴痘疫情为背景,为读者介绍了有关猴痘防治的科普知识,内容包括:猴痘病毒的溯源(认识痘病毒,天花与牛痘);猴痘的传播途径;猴痘的感染症状;猴痘的检测与鉴别诊断;猴痘的密接者和非密接者的判定与隔离措施;猴痘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个人防护与居家、出行应对措施;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方法;中国输入性猴痘病例分析。另外有猴痘患者的案例(感染和治愈)。
本书简述了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因素、流行病学、分类、特点、危害、防治及人兽共患病的有关科普知识。
寄生虫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如劳动力的丧失,工作效率的降低,额外的治疗费用及预防费用等。但普罗大众对于寄生虫病却知之甚少,感染后的症状、生活中怎样防护,都缺乏了解。本书意在为老百姓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通过食得感染的相关寄生虫病,主要分章节介绍陆生动物类寄生虫病、水生动物类寄生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水源性寄生虫病来详细介绍相关知识,每类病种涉及的感染方式、途径、感染症状到临床诊断、治疗及日常生活的防疫均有详细介绍,让读者有全面系统的认知。本书主要通过漫画故
本书介绍了人患旋毛虫病和牛带绦虫病,这两种病仍在世界一定范围内流行,此类病例均与食用含有旋毛虫寄生虫幼虫的肉或未经适当处理的肉有关。为了更好地控制旋毛虫病和牛带绦虫病,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织召开专家会议,研究形成了基于风险的控制方法和相关案例报告。
本书分为三篇,内容包括:总论、WHO要求优先研发的10+X(未知)病种、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的人兽共患病毒病。以几十年来对社会及人类影响较大的新发、再发病毒病为主,尽可能收集这些传染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
四川省疾控中心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山丘型血吸虫病监测作为四川省疾控中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同时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本书对历史血防监测资料整理汇编,记录历史疫情及变迁。使血吸虫病防控人员了解山丘地区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变化趋势。本书回顾了山丘型地区血防监测二十余年的发展变迁,收录了四川全省,各监测点分阶段的疫情报告,为全国血防工作提供研究模板和理论基础。
本书《中国公共卫生:热带病防控》为系列图书的一册,主要论述中国当前热带病疫情,当前热带病防控挑战以及中国热带病防控目标与趋势。包括淋巴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病、食源性吸虫病、土源性蠕虫病、新发和再发热带病等的防治经验。本书为血吸虫病部分。
本书共分六篇二十二章,第一篇概述了非洲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对我国的影响;第二篇至第六篇以寄生虫病传播途径为划分依据,系统介绍了非洲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病原及风险因素、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等要点内容。
万振凡、万心编*的《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1900-2010》以鄱阳湖区域民国以来由血吸虫病导致的环境变迁为出发点,把虫与人的关系置于民国以来鄱阳湖区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社会的场景之中,通过对本区域近一个世纪血吸虫、人与环境彼此轮动的细致展现,以考察人、虫关系的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变迁。基本按时间顺序,沿着“环境滋生虫”、“虫以环境为媒介危害人”、“人通过改变环境防治虫”的思路,围绕由血吸虫、人和鄱阳湖区自然环境所组成的“生态圈”而展开研究,着力剖析这个“生态圈”变迁的“
本书由我国从事人与动物共患病研究和防控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工作,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撰写而成,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人与动物共患病的专著。全书分五篇,共137章,有插图(包括彩图)1200余幅。第—篇为总论;第二篇至第五篇为各论,分别论述了人与动物共患病毒病149种、细菌病125种、真菌病25种、寄生虫病113种,共计412种。总论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与动物共患病的基本概念、分类、起源与演化、流行特点及防控対策,并分别从分类地位、病原、所致疾病、自然宿主、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对人的致病力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