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书信体小说。366这个数字代表的是主人公麦尔胡姆写给艾斯玛的信件数,麦尔胡姆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化学老师,他与艾斯玛虽仅有一面之缘,但却一见钟情。麦尔胡姆以书信的形式,向对方倾诉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在苦苦找寻对方的旅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离奇曲折的事件,最后寻找未果,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告别爱情幻影和不可能实现的梦。麦尔胡姆还在信中穿插讲述了他在平民区的生活,通过他的人生轨迹,读者能了解到苏丹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种种社会乱象。
暂无
《迪布宅门》是埃及作家伊扎特·卡姆哈维于2010年在贝鲁特文学出版社发表的长篇小说,2012年获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2013年英译本在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故事在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埃及村庄拉开帷幕,讲述了一户叫“迪布”(狼)的人家四代人150年以来的喜怒哀乐,始于从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发现这座村庄,终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作者巧妙地将埃及国内的社会变迁和国际局势的风云诡谲折射在主人公一家人的人生际遇之中,把殖民统治、革命、战争等宏大的历史事件天衣无缝地嵌入平凡人
《格拉纳达三部曲》以“格拉纳达的陷落”这一历史事件为大背景,以祖孙三代由此而改变了的命运为故事线索,通过一些典型人物的命运起伏,试图展示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个人在民族危亡、信仰存废以及文化断续等重大问题上的挣扎、呐喊和抉择。再现了从1491年西班牙军队进入格拉纳达至17世纪初阿拉伯穆斯林被逐出安达卢西亚这段历史,讲述了居住在格拉纳达的阿拉伯穆斯林平民百姓一家五代的变迁与遭遇,记录了格拉纳达战争后穆斯林遭受的折磨与灾难,并通过重述历史完成对阿拉伯女性命运、民族命运的反思。
《我爱过》是穆罕默德·曼西·甘迪勒小说代表作之一,堪称描绘埃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宏大画卷。作品语言平实,情节曲折,作家用犀利的笔触对社会底层人民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作品抨击了沉闷死寂又暗流涌动的埃及现代腐朽的政治环境,也表达了在传统保守的男权社会中,作家对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的反思。在巨大的社会分化分裂面前,这些都直指彷徨无助的阿拉伯人性,引发读者的思考。
《日落绿洲》是一部历史小说,荣获首届“阿拉伯小说国际奖”,已被译成英语、挪威语、希腊语,广为流传。小说以19纪后半叶埃及发生的奥拉比反英反封建民族为历史背景,以西部边陲小镇锡瓦绿洲为空间场域,用文学的方式描述了历物马哈茂德·阿兹米上校跌宕起伏的一生。这位“反英雄式”的小人物是满怀民族振兴梦想却又遭受残酷现实的广大中产阶级的缩影,他的遭遇折射出了阿拉伯人在全球化浪潮中遇到的新的民族、和矛盾。
《处处堕落》是萨布里·穆萨在埃及东部沙漠的德尔希布大山生活了整整一年后创作的佳作。“强奸”是该部小说的故事主题。男人对女人的“强奸”,成年人对少年的“强奸”,人对大自然、沙漠、大山和大海的“强奸”,甚至还有人对动物的“强奸”!大胆的主题选择,细腻而准确的语言和描写,使心颤抖,使情震撼。这部小说独具特色,将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全书用一种明艳的语言书写,以其优雅恬静和美丽,引领我们感受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打破了阿拉伯文坛长时间的沉默,使阿拉伯小说开始进行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七天》是埃及当代重要作家阿卜杜勒·哈基姆·卡西姆的代表作,发表于1969年,曾入选“百佳阿拉伯小说”排行榜。小说从上埃及苏菲派苦修者的领袖哈吉·凯里姆之子阿卜杜·阿齐兹的视角出发,yin领读者进行观察与思考。其中的“七天”指村中的苦修者们每年一度在哈吉·凯里姆的带领下,在位于坦塔城的苏菲派圣地巴达维陵寝进行朝觐和施舍的过程。同时,也暗指主人公阿卜杜勒·阿齐兹面对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质朴与浮华、怀疑与信仰间的冲突时所历经的纠结、复杂又迷惘的心路;“人类七天”也象征着在作者看来往往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