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侗治学,上探古史,下及近代,对中国古代史、晚清史、史学史等均有专门研究,成一家之言。本书收录作者论史文章30篇,选自作者几部代表性著作。全书由三个部分和附录组成。第一部分,“中国史学起源”收录作者论述中国史学源流的论文12篇;第二部分,“史家与史官”收录作者论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史学著作的文章10篇;第三部分,“历史的剖面”收录作者就某一个专门问题撰写的文章8篇,从具体的侧面反应李宗侗的史学观点。附录包括李宗侗著述目录。
本书稿是《“六观”中国式现代化丛书》之一部。本丛书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和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讲清楚、说明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之处、符合中国国情之处、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之处。 本卷主题是对“历史观”理论、定义、范畴等问题的讨论。重点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必须坚持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展望和探讨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本书共十六讲,主要由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个部分构成,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历史观的多样性及选择”“史学功能探索”“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环境史学基本原理”等多个方面。
本书辑选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的相关研究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国内考古、中国古代经济史、官制组织制度史、历史地理、民国史、世界史等、断代专门史等,如考察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良渚文化墓葬的分期、汉代南程墓地结构分析、唐代让官、武汉轮渡开办时间考、9世纪加洛林文献中查理曼形象的刻画与变动等,主题丰富、研究议题多元,收录编排顺序大致按照时间、中西的方式,本书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的研究成果集结,有一定学术探讨意义。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关于宋、明、清等历朝实录的思考和研究。以宋、明、清等历朝实录为研究对象和基本史料,对这些历朝实录进行了由点及面的深入研究。在观照民国以来学者关于实录研究的学术路径基础之上,一方面,研究实录本身的编纂及体例,对实录的作者群体、文本形式等进行剖析;另一方面,对实录所见政治视阈、边疆视野和外交记录等作了探讨。此外,还深入考察了作为史料的实录对历史书写的改写,以及对明、清实录和中、越实录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
本书在利用中国历史研究院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史学研究、文献资料、学科评价、学术期刊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内容,反映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本书既是对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的全面分析,也是运用大数据对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同时,通过专家推荐和业内外评选,了解专业内外对史学研究热点、趋势的认知及异同。以此较全面、准确、客观反映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业内外对史学热点的关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
本书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等诸多方面。作者撷取大量历史细节,从多个角度、层面切入观察,论述兴衰得失,突出了他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集中论述了社会风气的堕落、政治的腐败、人民的困苦与国家兴衰治乱的关系,提出了改良社会风气、根除腐败等众多问题。本次出版增补了25万字,增加了吴晗关于明代政治、古代军事、古代经济、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历史人物的故事,不论是对国家的建设还是个人的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
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活生生的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正是如此,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引起众多相关学科的重视与关注。基于此,本书精选了近20年来已在国内公开发表的41篇与口述史学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希望以此呈现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趋势。具体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历史学、
本书是一本谈历史学治学方法的著作。作者在总结前贤治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治学所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运用材料、研究问题的基本门径和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有关近代中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具体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与取法的探讨。可为初入史学之门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通过追溯民国时期西南文化研究室的设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与云南大学历史学发展的渊源等方面,管中窥豹般回顾云南大学百年发展历程汇总历史学科的发展史,献礼百年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