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探讨的意识自然化的新进路,是在吸取已有的各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理论经验下,对意识“难解问题”作出的尝试性解释方案。一方面,本书通过梳理总结自然主义下的物理主义路径和二元论路径,指出两种传统路径在意识问题上所各自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本书着重阐释查尔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论证分析其作为意识自然化新进路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讨以“泛心论”为代表的理论嬗变,力图寻求突破意识难题、实现意识自然化的最佳方案。
本书在介绍本体论的基础上,进而论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宏大的视野下,融通对比了中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思想理论成果,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做了深刻的发掘与阐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价值认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书采用对话体,表述简洁,深入浅出,有助于阅读理解,对于人们拓展哲学视野、让哲学成为“有用”之学极有帮助。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价值论研究》分为名家访谈、价值论历史著作述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文化与价值研究、价值实践问题研究六个专栏,收录论文17篇,较全面地展现了目前中国价值论理论
本书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以“价值观认同研究”为主题,在深入分析价值观认同的概念与本质、功能等基础上,立足于主体--人的视角,以人的意识为起点、利益为基础、媒介为中介、制度为保障来系统探索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运行机制,运用这一机制深刻分析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状况。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交流与培育践行提供合理方案和方向借鉴。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价值论研究》分为名家访谈、我国价值论研究的主要著作巡礼、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评价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化与价值研究、价值实践问题研究七个专栏,收录论文14篇,较全面地展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价值论研究》分为名家访谈、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评价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化与价值研究、价值实践问题研究六个专栏,较全面地展现了目前中国价值论理论界的研究现状,收录文章不
《时间概念》是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本小书,它由两个文本组成,其一是海德格尔作于1924年的论著《时间概念》,其二是1924年7月25日在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同名演讲,它们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初稿。海德格尔意识到一个由技术决定的新文明和新生活世界的到来,它们有别于以线性时间观为基础的传统自然人类文明,需要一种新的生命经验,尤其需要一种新的时间经验。海德格尔反对了传统的时间概念,即所谓自然时间或当前时间,并开启了对此在在世的将来时间的理解,以及对存在与历史性的追问。
罗伯特·凯根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是在我们追寻社会意义与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意义”具有相当宽泛的内涵,包括我们对他人、自己与关系的认识,包括我们的经历、当下与未来的预期,这也需要我们做出决断与取舍。 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我们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来维系内在世界与外在关系之间的平衡,但我们由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发展阶段时,也会出现失衡的状态,这也是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动态失衡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同伴团体等,我们
届思勉原创奖获奖作品。《道论》原名《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主要以存在的形而上考察为指向,其中既涉及世界之在,也关乎人自身的存在。作为形上的沉思,这种研究也可归属于当代中国哲学,而后者则是更广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延续。2008年再版时改为《道论》,以此体现其中国哲学的背景以及它与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近代哲学的历史联系。该书着重从本体论方面阐释具体的形上学,建构了具体的形而上学的新概念,考察了存在的本源性以及它在各种哲学问题中的多样体现,并由此指向存在的真实形态,体现了深沉而开阔的哲学视野。
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实现认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特别是转换认识论的研究视角,从主体方面看认识,具体地考察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接收和加工方式;转换认识论研究的思维模式,以主体为轴心审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着力探讨作为知、情、意有机统一的主体性结构在认识活动中的展开和在认识结果中的投射;转换认识论的研究层次,由认识活动的社会主体层次深入个体主体层次,阐明认识活动在个体思维中的实现过程。概言之,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深入探讨主体认识活动的思维机制,从而深刻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