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施特劳斯的思想研究为专题策划了这期辑刊,收集国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和评述,以期再次与这位大思想家进行精神和思想交流。所选文章有来自施派代表人物的,有来自接近施特劳斯学说之学者的,还有的甚至来自反对施特劳斯的学者。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我借来一把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预备造我的房子,我砍下一些箭一样高耸入云的年幼白松……我时常沿着铁轨走到村里,好像我是由这个锁链和社会相互联络。”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对立的恋人,也是相互为邻的朋友。人只有返回自然、观看自然、体验自然,才能认识自然,也只有认识到自然的残酷和恐怖,才能冷静细腻地抽象出自然的秩序、宇宙的原理,最终找到人自身的位置。这就是梭罗去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本质,也是他毕生的事业。本书爬梳梭罗14卷日记与全部作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现梭罗
实用主义的再次复兴,发生于分析美学衰退、美学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国犹太裔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是实用主义再次复兴的焦点人物。洞悉到单纯地依靠术语的澄清和语词的分析无法真正地解决美学与艺术的基本问题和论争,舒斯特曼毅然告别分析哲学,转而求助于实用主义,自觉地向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统回归。舒斯特曼将自己视为正统实用主义理论,尤其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的真正继承人,因此,他的理论和杜威的美学思想之间,具有不可否认的亲缘关系。舒斯特曼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自觉回归,并非是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而是以杜威的
本书是对这17份访谈录。这些访谈中浮现出的施特劳斯形象,可与写作时极为审慎的施特劳斯、课堂上循循善诱的施特劳斯(分别体现于他本人的著作和由他的上课录音整理而来的“讲学录”)互为补充。如今,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有不少已经去世,这些回忆因而显得更加珍贵。
如今,在一个被称为由资本的抽象结构所构筑起来的现代生活围城中,对《资本论》及其手稿如何解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如齐泽克担忧的那样,人们始终摇摆于两种思维之间:达沃斯式(Davos)与阿雷格里港式(PortoAlegre)。前者在资本围城之内尝试去说服世界和他们自己,后者则声张资本主义全球化并非我们的宿命,宣告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在达沃斯式的思维方式中,现实世界运行逻辑被窄化为资本逻辑,它是资本的自身言说,缺陷则是无法直面《费尔巴哈提纲》的“第十一条”。约翰·霍洛威作为“开放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
首先,研究杜威的问题意识。近代哲学为了使实验科学不侵蚀价值,不断协调价值与科学的关系,并将这一问题深化为身心关系问题,把科学方法排斥在价值领域之外,从而使哲学陷入身心问题之中。为了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寻找价值的真正来源,杜威重建经验概念,并将之转化为经验?
本书为学术研究专著。在政治哲学的理论图谱中,柏拉图为我们展现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理想国”,罗尔斯则在“后传统形而上学”的语境中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将“多元民主社会的长治久安”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良序社会”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阐述了“良序社会”的基本原则,论证了“良序社会”的构成要件,指明了“良序社会”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