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高强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其水质下降、复合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备受关注。本书聚焦珠江口水生态环境健康问题,以气-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主线,以营养盐、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温室气体及主要生物类群为
本书围绕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针对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影响,以三峡水库水域与库周(消落区、次级支流和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融合水文学、生态学、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了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水域及库周水生态特征及其演变研究,揭示了大型水库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对水文节律改
本书选择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围绕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通过水文学、生态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跨学科交叉的途径,基于观测试验、机理研究、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辨析气候变化和放牧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深入探讨流域生态水文时空格局异质性的定量归
本书从河流、湖泊、流域、城市、农田五个典型环境场景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水环境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和展示。重点探讨模型在水环境模拟方面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常用水环境模型,如SWAT、HSPF、EFDC、SWMM、QUAL和MIKE11。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本书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介绍了水文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态过程,识别流域的重要不同级别的生态斑块系统,维持降雨-入渗-蒸发的垂向水文循环及降雨-径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环,优化生态布局,修复流域水循环,给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框架和流域水生态健康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遵从河流水系的演进规律,建立
本书对比分析长江和密西西比河的物理水文生态过程、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水体的化学物质交流过程等,探讨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驱动因素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的异同。此外,本书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捕捞、航运、工农业、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密西西比河水生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影响,并与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受
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内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敏感,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区的湖泊流域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本书是关于中亚国家咸海、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三大湖泊流域水土有毒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空变化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方面的专著。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中亚国家三大湖泊流域的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技术;
本书以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地质、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地质遗迹和矿产资源等生态地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综合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室内试验、野外现场测试及监测与高精度遥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及土壤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开展了深圳市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地质资源的调查及研究工作,总结了深圳市自然
本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流域水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国家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科技需求,构建适宜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理论技术与实践模式,系统介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调控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水生态承载力评估诊断、模型模拟、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在鄱阳湖、太湖流域开展应用实践,为我国美丽河湖保护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