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谢林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明确指出:“如果你们……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那么我只能推荐他去研究这部《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展示了自我如何基于自身的原初同一性和
我们会时常困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到底有没有行动的自由?对于这些问题,发生于19世纪中叶直至20世纪80年代结束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给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本书选取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胡塞尔、尼采、萨特、加缪、波伏瓦、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阿伦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梅洛-庞
从生死学的视角来看,临界死亡的经历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认知水平、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在这种改变中,伦理学上称为善的东西常常露出其动人的身影,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向死而善”,那么,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在伦理学上进行深入考察。 本书从死亡之思的缘起、死亡之思的表达、死亡镜像与生命之美、死亡真相与理性认识、死亡信仰与终极祈
《阐释学年鉴(2022年)》主要集中了2022年1月—12月国内学术界的阐释学研究成果。年鉴分为学术成果和学术动态两大部分。学术成果部分有哲学阐释学、文学阐释学、译介阐释学、法学阐释学四个主体栏目。学术动态部分分为大事记和著作出版两个部分。学术动态主要收录了2022年度国内外与阐释学相关的学术活动。著作出版主要收录20
自20世纪以来,生命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书研究了英、美、法、德、日、韩、新等国家及我国实施生命教育的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生命教育目标的厘定和内容的设计、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并审慎提出一些启示和对策。本书既立足相关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体现出的民族性、阶段性、全面性、独特性,又注重对相关国家和地
2011年余纪元老师在山东大学做的一系列演讲,后经余老师的博士生整理而成。该讲演系统讲授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其内容不仅囊括了《形而上学》的全部重要问题,还把《物理学》《范畴篇》《论灵魂》中的相关思想包括了进来。讲演共有九章:第一章讲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著作、性质与方法;第二章到第四章讲授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与be
本书以工具理性批判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阅读等研究方法,梳理出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三条主要批判路径和思想逻辑的三个基本演进阶段。三条主要批判路径如下:一是对工具理性进行哲学式批判(要求恢复哲学意义的原初的真善美、科学出现以后的哲学意义上的真善美,这是理性的两个发展阶段,不存在实质矛盾);二是
《阐释学年鉴(2021年)》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阐释学本土资源的发掘与拓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阐释学由昔日默默无名的边缘学科开始成为显学。《阐释学年鉴(2021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年鉴分为中文、英文两部分,主要集中了2021年1月—12月以中英文写作为主的阐释学研究成果。每部年鉴均分为学术成果、学术动态及著
本书全面分析了推理、理性和理由这三个元哲学概念的内部关联,指出它们都有真值性和实践两重内涵。格赖斯力图说明从哲学上跨越“真值性/实践”的鸿沟是可能的,进而得出一些重要的哲学结论。本书是格赖斯推理思想、逻辑观、元伦理学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格赖斯哲学与语言学思想的整体把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R》Aspec
本书试图对这些理论分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梳理,探讨这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理论的基本内核,挖掘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以凸显这些理论的洞见与局限。书中首先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对这些理论的源起和流变进行梳理,分析它们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理论观点进行分类、提炼和综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