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跋涉的理性》姊妹篇,是一部关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问题史论结合的学术著作。本书在深刻分析俄(苏)科学技术哲学首要问题—自然本体论和最为鲜明的两个导向—“本体论主义”与“认识论主义”的基础上,不仅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对苏联科学家的启发意义,而且介绍了苏联哲学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发展。通过对新俄罗斯哲学
苏联技术哲学因其特色在世界技术哲学界独成一派,如今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与苏联技术哲学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本书以“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为关键词,在分析苏联技术哲学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发生转向的主要表现,揭示转向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BR》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研究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理论基
一项伟大的发明能够为人类历史开辟新的纪元,就像200万年前发明于东非的石斧,让我们跨入了用发明铺就人类发展之路的新时代。对火的使用既能够让我们烹饪食物,还能让我们离开温暖的非洲,向寒冷的北方探索。从石斧到计算机,再到互联网,本书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奇幻之旅,了解历史上的重大发明,结识最伟大的发明家。你会发现是谁创造了历史
全书共9章,前5章是模糊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别是模糊系统概述、模糊数学基础、模糊逻辑与模糊推理、模糊控制系统、模糊分类与聚类;后4章是模糊系统的应用,分别是T-S函数型模糊模型及模糊系统分析、模糊系统辨识与估计、模糊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模糊系统理论与应用展望.本书内容丰富,强调分析、计算和实验的结合,吸取了国内外近期研
系统化思维是一种多维空间的思考方式,是从多角度追本溯源、寻求规律、探索更多可能的思考方式。通过系统化思维,我们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根治问题。本书主要介绍了系统化思维的认知与理解、系统化思维的方法与路径、系统化思维实现个人成长、系统化思维实现幸福人生、系统化思维应用场景等内容。本书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
发表科学论文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科学传承的重要途径。在过去40年的研究历程中,作者从事过从物理学、电子显微学到材料学,再到能源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历经了从理论到实验,从科学到技术的交叉研究历程。通过梳理该论文摘要集所收录的代表作,作者希望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能够呈现出作者过去40年来的研究历程和思维方式
你好,自然(小学通识版)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及其实施方案的指引下,中国科协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开展“科普中国”品牌建设,取得了5年阶段性成果。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信息化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创建了科普互联网数据分析研究方向,开展系列专题跟踪研究,旨在向公众呈现互联网科普现状,为科普工作者提供一份可参考
“系统核与核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诞生的一种研究系统的方法,至 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无论在自身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系统核与核度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成果及其应用状况。全书共14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了本书涉及的图论基础知识。第3章~第8章为理论部分,
复杂网络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等特性的复杂非线性关联大系统。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复杂网络的动力学行为越来越受到来自数学、物理、控制等各个学科学者的青睐和关注。复杂动力网络是描述和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科学技术系统可以建模为复杂动力网络,该方法对同步、混沌与分岔、容错、故障诊断、病毒传播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