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由五十篇散文组成,是一本探索亲情、爱情、友情的情感类文集,书中写祖母的衰老和隔代的情感,父亲深沉的爱,对母亲的怜惜与体恤,对弟弟的歉疚;写交友的法则,大学高中友谊,朋友的故事;写爱情的缺憾,回忆里的故事,喜欢和爱的区别。有真实的故事,有独到的议论,写尽缠绵不舍和绝然虚无,文风深邃、温暖、幽微,文笔真实,充满了真情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为散文,后两个部分为短篇小说。散文描写了作者平日的所观、所感。每一篇散文均为身边的小事,却都蕴藏着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在小说中,作者借用小说主人公写了心底最挂念的家人与日夜惦记的家乡,以及城市里的各个角落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作者的笔端跃然纸上。在笑与泪交织的同时,也描
本书是一部惊险的侦探悬疑侦探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北方秋原小城。因妻儿去外地学习,独自生活在家的杜江,因摄影展的需要,选择到月光湖畔摄影采风。但在摄影之中,杜江无意中拍到一些可疑的画面,并由此卷入这一桩是非之中。在经历威胁、跟踪、入室盗窃等一系列离奇惊悚的事件之后,杜江在无可奈何之下,终于选择了相信警察。
本书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电视的艺术表现、传播接受、文化功能的专著。所讨论的内容涉及到电视叙事艺术的形式特征、形态规律与叙事技巧及其审美文化的价值属性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电视叙事主体、电视叙事文本、电视叙事模式、电视叙事功能以及电视叙事的传播与接受等。
本书以文学经典意识为切入点,主要从两条线索对明代诗学展开研究。第一条是诗学发展逻辑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诗学发展至明代为何发生了转向,明代诗学在文学经典意识之下如何展开与发展,及在明代诗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经典意识是如何深化并成熟的;第二条是论争辩难线索,研究明代诗学如何在论争中深入发展及明人文学经典意识的明晰与深化。所以,“
在唐宋词的创作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对前人诗歌的接受。唐宋词人接受前人的诗歌,其数量很多,质量也很高。他们正是在广泛学习借鉴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转益多师,以故为新,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唐宋名家词人对前人诗歌的借鉴和化用,兼及文章(以辞赋为主)和词。这些唐宋名家词人有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殊、欧
本书辑录了作者1988年至2019年的诗歌200多首,分为四辑:“过客”“她是你的肋骨”“秃顶山之恋”和“我希望”,跨越30年。作者用诗,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历程,叙说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承载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寄托着自己的理想希望。这种记录与叙说,时间上呈现明显的跳跃,虽不具有编年史般的连续性,却都是现实的生活的,是写“真”
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多元女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理论探讨与维尔登小说文本分析结合起来,把小说主题思想探讨与其艺术形式创新研究结合起来,跨学科、多角度地研读小说文本,揭示其艺术创新与意义深度的辩证统一。主要内容在于对当代英国女作家费维尔登的创作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将选取维尔登各个时期的代表性
田纳西·威廉斯以美国南方为背景,用诗歌般的语言塑造了许多充满悲剧色彩的南方淑女形象。对威廉斯来说,文学创作是一种逃避现实、超越时间的方式,他笔下的南方淑女同样选择了诗意的想象,试图挽留时间的脚步,构建理想的世界。笔者以威廉斯剧作中的南方淑女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怀旧、异化、表演性、生存美学等文化视角,揭示她们在现代社会
贝克特戏剧是西方戏剧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本书以贝克特的个体生存体验和时代生存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文本细读,分析贝克特戏剧创作复杂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探讨贝克特戏剧独特的美学品质。通过综合考察贝克特戏剧文学在传统与现代审美视域中所具有的先锋性与经典性,还原贝克特及其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史及文化史上的真实地位